第163頁

作品:《炮灰真世子科舉逆襲+番外

“也恭喜承耀兄你成為亞元。”池雲亭也恭喜白承耀道。

他是鄉試第一名的解元,白承耀也不差, 是第二名的亞元。

唯一可惜的是, 這次鄉試最終上榜的只有他們兩個,沈淳、餘川、周生三個都榜上無名。

“我鄉試中了亞元, 這下去京城總算心裡有底了, 倒是雲亭你是解元,水平不比我的差, 就是可惜年齡還太小, 你就算能在會試中脫穎而出,只怕也不會被委以重任。”白承耀十分為池雲亭可惜道。

他這個第二名都有信心去會試一試,池雲亭這個解元就更不用說了,可惜池雲亭的年齡是硬傷, 太過年輕的考生,明明出色,也不會被上面委以重任,所以就算池雲亭水平到了,也得再壓幾年才行。

“不用可惜, 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正好趁這段時間好好鞏固自身。”池雲亭道。

他沒有說謊, 他的確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科舉水平對於一個文人來說也許夠了,可是對於勵志成為皇子的他來說, 是遠遠不夠的。

鄉試榜單處, 盡是喧譁沸騰之聲, 考生眾多,不乏當場失意流淚的存在,也有中舉後,欣喜若狂,手舞足蹈“范進中舉”式的考生,很少有人能穩得住。

“小三元的記錄,被打破了。”魏瑋看著鄉試榜單上的第三名排名,只覺得無比刺目道。

他記得第一名的池雲亭和第二名的白承耀兩人是一起的,誰能想到那兩個人實力會那麼的強,要是早知道這點,他就考前對那兩人做點什麼,如此也不至於和解元失之交臂。

想到什麼,魏瑋眸色沉下,往回走去。

回去途中魏瑋意外的看到池耀麟,故意上前明知故問道:“耀麟,不知你這次鄉試排名第幾?”

池耀麟笑容微微勉強,道:“勉強擠進一百,還沒恭喜魏瑋你這次得了第三名的經魁。”

“唉,可惜考場一時失手,只得了第三名,你也知曉,我以前都是案首的。”魏瑋故意沉聲嘆道。

這番明貶實褒的話直讓池耀麟臉上掛不住,想揍魏瑋一頓,魏瑋知不知道他一路案首給其他貴族子弟造成多大心理壓力。

關鍵是魏瑋光考不說也就算了,偏偏他還自己到處宣揚,京城高門大戶,無不把魏瑋當成別人家的孩子來教導自家的孩子,讓自家的孩子以魏瑋為榜樣。

“也是,可見第一名和第二名實力強橫,連你都比不過,不像我,就遠不是你的對手,好在這次回京我母親就讓我父親為我請封世子,科舉成績什麼的都無傷大雅。”池耀麟先抑後揚道。

這次換魏瑋笑容勉強起來,他家並不是宗室,家裡並沒有世子之位讓他繼承。

所以他才討厭池耀麟啊,明明都有世子之位墊底,還偏偏努力讀書科舉,讓知道他真實水平的家人老是讓他和池耀麟看齊。

“母親,您在想什麼?”看到王妃走神,池澤青關切道。

王妃回神,忙道:“沒什麼,你大哥中舉了,等回京了一定要好好慶祝一下。”

她可不覺得池耀麟的舉人廉價,也不看看金陵州參加鄉試的考生有多少人,池耀麟能擠進前一百名,其水平真的已經夠可以了。

但是,能在這千軍萬馬裡殺出來的第一名解元,水平無疑更高,王妃有些失神的想著。

好幾次王妃都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動,想要激動的去探尋池雲亭的身影,可是兩個兒子都在身邊,王妃只能數次壓抑忍下。

鄉試放榜第二天是府衙舉辦的鹿鳴宴,也是批改了一個月考生考卷的正副主考官來金陵州最後的一項工作。

頭一天下午鄉試中舉的一百考生就接到府衙送來的請帖,然後第二天準時來赴宴,很少有考生缺席,畢竟鄉試前一百名的舉人水平毋庸置疑,考完後都會對自己成績心裡有數,從而選擇留下或者回去,哦,除了魏瑋那個水分十足的存在。

“魏瑋那個不要臉的居然還考了前三,可見替考人的水平不錯。”白承耀跟池雲亭小聲嘀咕道。

不是他們喜歡在人背後說人壞話,而是他們知道讓人不知的真相,實在忍不住一吐為快。

“還好也就魏瑋一個人中了舉人,要不然我實在沒辦法想象和五個作弊考生待在一起的感覺。”白承耀嘆氣道。

也就五人作弊,只有魏瑋一個人中舉,才讓白承耀心裡舒服點,要不然白承耀還真不知道自己會幹出點什麼。

魏瑋好似也知道自己在池雲亭和白承耀兩人面前沒有秘密,鹿鳴宴開始後,他跟個花蝴蝶似的在眾考生周身傾談穿梭,有意無意的避開著池雲亭、白承耀兩個。

眾考生裡,還有一個人也很少往池雲亭這個解元身邊湊,那就是池耀麟,池耀麟站在一處角落,看到跟自己差不多年紀的池雲亭是解元,魏瑋是經魁,他心裡就止不住的失落。

他是最後一名,去那兩人跟前無疑自取其辱,也許其他人並不會這麼想,可是他卻過不去自己心裡那關。

一百個新晉舉人隨意交流了一會兒,沒一會兒正副主考官身著官袍過來,看舉人們的目光十分柔和親切,看到大家都有些緊張,不由笑道:“諸位已經成舉人,未來都很有可能是我等的同僚,所以實在不必拘謹。”

等正副主考官坐到位置上,受過舉人們的敬酒,看著眾考生和顏悅色道:“不知諸位舉人接下來都有什麼打算?是一鼓作氣去京城參加明年二月的會試?還是登記名字,成為官員候補?”

“當然諸位也可以再讀幾年書,更好的精進學問,屆時一定能夠得到陛下的重用。”鄉試正副主考官目光從下首處的池雲亭和魏瑋兩人身上略過道,給出第三個選擇。

透過鄉試後,舉人們將面臨分支選擇,一條路是繼續往上考,去參加後面的會試、殿試,中進士被帝王授官,也可以直接成為官員候補,要是剛好有空缺,直接就能走馬上任。

這兩個分支各有利弊,繼續科舉的優點是為官比舉人高多了,甚至舉人一輩子都比不上,缺點當然也明顯,那就是難考。

光是金陵州一個鄉試就難考的要死,更不用說後面的會試、殿試,那裡匯聚的可是全國的文人。

舉人做官的優點是能很快做官,缺點是上升空間有限,而且運氣不好的,說不定一輩子都是候補官員,根本當不了官。

當然這兩條分支並不是絕對的,也不是呈分叉口的模樣,而是呈纏繞盤旋狀,比如舉人已經登記成官員候補了,只要還沒當官,就還能繼續往上參加科舉。

而那些前去會試不中的舉人,回來也還能在府衙登記名字,總的來說,並沒有時間限制,很寬鬆。

至於第三條路,就完全是對池雲亭等年輕的過分的舉人們說的了,正副主考官都建議他們再壓壓年齡。

尤其是池雲亭這個解元,學問已經足夠,未來有極大可能和他們同朝為官,兩位從京城來的主考官也樂意和池雲亭等年輕舉人結個善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