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作品:《穿越八十年代農家媳+番外

接下來便是所有人聚在一起,說話的說話,擇菜的擇菜,做飯的做飯,一派和睦之景。秦香霞走門前過,還笑著說:“喲,家裡來親戚了啊?這麼熱鬧。”

“是呀。”傅寧也笑,“要不晌午也來吃吧。”

“還能坐下麼?”秦香霞調侃,又說:“下午我想去找些蘆葉子回來再包點粽子,你去不去?”

“去啊,我家來了這麼多人,之前包的粽子不夠吃,你去的時候叫我一聲。”

“好咧。”

於是吃完晌飯,所有女人又成群結伴去河裡找蘆葦葉子。找了葉子回來,放在鍋裡煮了,再包了糯米、紅棗、紅豆之類,投到鍋裡煮。女人們在動手的過程中說許多閒話,話說開了,沒有近不了的關係,更別提本來就有血緣關係的了。

到傍晚人要走的時候,傅寧和趙蘭花給每家都綁了幾個粽子。傅興文酒足飯飽,又收了許多禮,更是和自己的小閨女解了本來可能要在心裡暗結一輩子的嫌隙,心裡十分暢快。這一輩子,就這個生日過得最開心。

嫌隙解了之後,柳成林也給傅慶尚找了事情。這事也是新奇的事情——學修電視,先學個徒,出師後自己再單幹就行了。

傅慶尚覺得有些不靠譜,看著柳成林問:“鎮上家家都有電視,人家修電視還有生意。我們這一個村子裡有電視的人家有限,有用嗎?”

柳成林拍了拍他的肩,“你聽我的,以後肯定家家戶戶都有電視。電視壞了,當然就近修,還能拖去鎮上修不成?”

傅慶尚覺得柳成林說得也不是沒道理,再想想他辦磨面房的遠見,也就沒了其他意見答應了下來。學了大半年月,把手藝都學到了手裡,回家就把鋪子開了起來。到他開鋪子的時候,村子裡果然是十有六七家都有電視了,正趕上做生意的好時候。

☆、

傅慶尚嚐到了甜頭,賺到了錢,又是很符合他性格不需要周旋人際關係的事情,沒有不歡喜的。先賺到了一筆錢,就跑來柳成林家請柳成林喝了頓酒。傅寧笑問她大嫂:“大哥怎麼開竅了?”

她大嫂也是笑,樂意藏不住,然後小聲 道:“現在聽話,不比先前,你說什麼他都不聽。現在說點有道理的,他聽著也有道理,就會做做。以前啊,就是再有道理,也別指望他能做什麼。主要也是成林的 法子管用,他現在信成林話,讓他來跟成林喝酒吃飯也來。一家人,不就是要常走動走動?”

“是是是。”傅寧應著,“以前的事就都不說了,算過去了。”

兩人私下講了許多話,說罷孃家婆家的,傅寧大嫂突然問:“你家這老四怎麼回事?出去這麼多年了,到底怎麼樣了,還回來不回來?”

“誰知道啊。”傅寧說著也嘆了口氣,“倒還是有信寄回來的,說在外面很好。還寄錢呢,怕我和他三哥,帶著倆老的日子不好過。”

“老四也是孝順顧家的,想想當初走的時候,是不是把錢全拿去買布了?給你開成衣鋪。”

傅寧扯了一下嘴角,想起以前種種,還是有些心酸的。那時候家裡窮啊,要不是老四,她的成衣鋪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真正開起來。現在家裡也只剩他了,不知道到底在外面怎麼樣。而她和柳成林能做的,不過就是在家等著。

這一等,便又是等了兩三年,等了趙蘭花頭髮白了大半。於是趙蘭花這輩子還剩下兩大心病,一是傅寧沒有兒子,二是自己的四兒子出去六七年,都沒有回過家。不知道在她死之前,能不能還再見上一面。

這 麼多年過去,柳家在嚮明村成了最富裕的家庭,人人稱羨。便是跟著傅寧屁股後面做事的幾個人,也是撈了不少好處,家裡日子比照別人家都好上許多。傅寧那世界 校服工廠的目標也踏出了不小一步,客戶學校從鎮上到縣裡,再到市裡,後來省重點學校也會過來。便是省外,也有上門求生意的。

嚮明村地處比較偏僻,來者也有勸傅寧往城裡去去的。這麼大的生意,就窩在一個小村子裡,看著怪可惜的。要是在大城市,那就是大的產業啊,現在國家支援這些東西,放寬政策,能夠得到比在嚮明村更多的優厚待遇。

傅 寧笑,“在這裡呆習慣了,不想出去。雖然方針政策比照外頭慢一點,但還是能得到的,差不多,就是晚一些而已。再說,這裡雖然是偏僻了一點,你們不也還是找 上門了麼?有句話叫什麼,酒香不怕巷子深。我們留在這裡,就是帶動家鄉經濟發展。出去以後,賺得再多,也是為別的地方賺的。”

來者笑了笑,又稱讚傅寧:“看來是我思想狹隘了。”

傅 寧不想出去,確實是過慣了小鄉村的日子。恬淡閒適,不管幹什麼,都沒有太激烈的功利心理。也只有這樣,才能把事情幹好不是?再有,她一個人就能給自己家鄉 帶去那麼多利益,工廠有錢賺,工人有錢賺,為什麼要搬出去呢?自己少賺那麼一點,也是值得的。大城市的生活,她前世早過夠了。對比起來,她更喜歡現在自己 的生活狀態。

而國家政策也是變了有變,到如今,已經是私有當道了。市場經濟被炒的很熱,即便嚮明村這塊地界不是試驗田,那也是發生了種種變化。別的與傅寧他們沒關,便是大隊把磨面房私有化了,盤給了柳成林。

磨面房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產,柳成林這下越發是盡心盡力起來。以前磨面房要怎麼發展他管不著,現在可是要好好規劃的了。為鄉民們行方便,磨米磨面,如今瞧不起,卻不是能一成不變做一輩子的。

就如今瞧著,已經開始有人家買大米買白麵吃。就連大餅饃饃饅頭,也有人烙了蒸了來賣的。現在這些事都還是稀奇事,但一切都發展很快。如果說這件事盛行起來,那他磨面房的生意勢必會慘淡起來。與其等到那時候被時代遺棄,他現在就要好好琢磨琢磨,想好辦法應付了。

想辦法的同時,傅寧也會給出一些建議。依她過來人的身份,能給柳成林最好的建議就是,他們要把磨面房發展成為集中產米產面的地方。就如同她的成衣鋪一樣,讓本地外地都過來下訂單,那事情就成了。

不 管是哪裡賣米賣面,總得有來源吧?而柳成林的磨面房,發展目標便是這個。他們收購家鄉人的水稻小麥玉米,磨成粉,讓別人來拿出去賣,剛剛好。如此敲定,柳 成林有了幹勁,便又琢磨著,在所有的事情還沒盛行起來之前,他要好好攢些錢,存足本錢,到時候換磨面房裝置才不會有大問題。同時,也要慢慢聯絡買家了。早 先打好了基礎,才不至於到時候被別人搶先奪了生意。所有事情,打的就是時間戰。誰有先驅意識,搶了先,就贏了。雖然,萬事都是開頭難的。

柳姝六歲,開始上起了幼兒園。嚮明村小學裡有幼兒園,在校園北面,隔開一個院子。幼兒園與一年級及以上的學生是不一樣的,根本還算不得真正的學生呢。每天學些字母拼音,認些簡單的漢字。最主要的,還是看圖識字和背打油詩和唱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