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意外發生

作品:《大明太子我的隱藏人格被老朱揭曉

匆匆享用過美食,朱元璋不再逗留,帶領眾人準備回宮。

終於抵達宮門,卻聽見遠方驟然響起的馬蹄聲,朱高熾回,只見一名身著驛站制服計程車兵,匆忙朝這邊奔來。

\"糟糕,難道又有變故?\"

朱高熾心中一凜,作為驛站改革的負責人,他能輕易判斷此人的目的,依據其制服級別,恐怕是傳遞八百里加急的訊息。

\"站住!\"

不安感驅使朱高熾向前,擋在路中央。

皇祖父就在身後,若訊息確實緊迫,必將直達皇上案頭,提前知曉,就能儘早做出決策。

見少年擋道,那人連忙勒緊韁繩,疲憊的馬匹承受不住,抬起前蹄,一聲嘶鳴,將信使甩落馬下。

身邊的錦衣衛認出騎兵身份,立刻上前,扶起他,背在背上,帶到皇帝面前。

朱元璋目睹此景,起初驚訝,旋即明白孫子的意圖。

\"有何事,直接稟告便是。\"

僅憑聲音,信使便猜出對方身份,不顧傷痛,低聲報告:\"稟陛下,武昌外揚子江堤壩決口,情況危急,武昌巡檢司命我火進京,口述通報。\"

朱高熾聞言,內心一震。武昌貪汙案剛曝光,又遭遇水患,真是禍不單行。

況且,武昌的救災物資已被知府大量販賣,如此前提下,百姓如何抵擋這如猛獸般的災難?

更糟的是,秋收在即,大明好不容易從連年戰亂中喘息,就指望這個秋天的豐收緩解困境。武昌是國家糧倉,一旦洪水淹沒糧食,別說百姓,大明也將深受影響。

想到這些,朱高熾心情沉重,一時無措,下意識望向皇祖父。朱元璋的臉色一如既往的深沉,得知訊息後,他果斷作出決定:\"傳戶部尚書、工部尚書至奉天殿!\"

眾人匆忙上馬車,疾馳回宮,朱元璋一路神色變幻,眉頭緊鎖,滿是憂慮。

作為皇位繼承人,朱高熾對突狀況同樣憂慮,緊跟在朱元璋身後。

奉天殿內,戶部尚書、工部尚書率手下趕來,已入睡的中書舍人劉三吾聞訊,也顧不上換衣,直奔殿門。

片刻,朱元璋攜朱高熾大步踏入,眾臣欲行禮,卻被焦急的皇帝揮手阻止。

\"罷了,各位大臣,時局危急,不必過於拘泥,你們對於現狀的瞭解必然過我,稟報詳情。\"

\"陛下,自五月初起,武昌便陰雨連綿,兩月未曾停歇,長江水位持續攀升,昨夜堤壩崩塌,江水洶湧直撲武昌,據估算,缺口寬度竟達千餘步!\"

戶部尚書上前,話語中帶著顫慄。

聞言,朱高熾心中默默換算,千餘步約莫三千米,意味著長江撕開了近三公里的豁口。

除武昌外,長江沿岸還有眾多小鎮,它們將承受最大沖擊,農田大多環繞這些村落,洪水一旦肆虐,武昌秋季的豐收或將顆粒無收。

隨著時間推移,決堤只會愈演愈烈,屆時,成千上萬的百姓將流離失所,大明江山也將動盪不安。

\"長江決堤,恐怕將對秋收造成致命打擊,我們辛辛苦苦修築的水利設施也將付之一炬,百姓們的命運堪憂。\"

...

大臣們相繼彙報,殘酷的現實讓奉天殿陷入死寂。

此次洪災來勢洶洶,出其不意,所有人都措手不及。拋開豐收不說,武昌的損失無法估量,周邊城鎮亦岌岌可危,數十萬難民將湧現,帶來諸多不穩定因素。

以明朝當前的狀態,難以承受這樣的重創。

洪水的侵襲還將揭示武昌知府的真面目,貪婪之人必定膽小如鼠,錦衣衛尚未抵達,他很可能攜贓款潛逃。

知府一逃,不論抓捕何等艱難,武昌此刻失去主心骨,救災工作無疑雪上加霜。

面對天災,人類總是顯得無能為力,唯有提前防範。

朱高熾思緒至此,忍不住打破殿中的寂靜。

\"既然武昌早在六月就有暴雨,為何無人稟報?你們聲稱建了不少水利工程,為何不能每日監測水位上漲?若事事過後才告知,要你們又有何用!\"

\"這段時間,我幫皇祖父批閱奏章,你們描繪的大明一片歌舞昇平,連百姓的生活狀況都無法瞭解,我和皇祖父豈非一直被矇在鼓裡?\"

面對太子的質詢,群臣雙腿一軟,紛紛跪倒在地,口中承認自己的過失。

\"不必急於認錯,現在關鍵是武昌,我們必須找到全面的解決之道!\"

朱高熾嘆了口氣,無奈地搖頭。朱元璋坐在龍椅上,依舊沉默不語。

\"微臣認為,應動員鄰近省份援助武昌!\"

翰林院編修劉三吾,身披寢衣,毅然向前。

\"孫子說得對,你們這些人,總是在事情生後才想著補救。上個月我剛調撥軍糧北上,各糧倉還能剩下多少餘糧?救災,救災,你們只知道救災。\"

朱元璋聞言,臉色鐵青,眼中閃爍著寒光,顯然是真的動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