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大明的閱兵典禮

作品:《大明太子我的隱藏人格被老朱揭曉

衛士簇擁著豪華馬車緩緩駛向郊外的校場,鐵甲在身計程車兵早已嚴陣以待,陽光照射在寒光閃閃的鎧甲上,閃爍的光芒激了全場的豪情壯志。

朱高熾從馬車中探出身子,眼前的景象令他震撼,千言萬語的描繪仍不及親眼目睹。

“殺——”

見檢閱官到來,將士們立刻高呼,浩蕩的氣勢瀰漫四周,即便是久經沙場的戰馬也搖頭晃腦,出畏懼的低吼。

朱高熾穩住心神,腳下是訓練留下的泥濘,眼前是迎風招展的戰旗,旗幟下,無數士兵目光堅定,等待他的檢閱。

鐵甲軍團彷彿預見到凱旋的時刻,每個士兵體內燃燒著無盡的鬥志,烈日炎炎,卻無法撼動校場上瀰漫的肅殺氣氛,朱高熾置身其中,感受不到絲毫暑氣。

激昂的戰鬥意志噴薄而出,凝聚成半空中一把無形的長矛,象徵著軍隊的靈魂,只待號令,便能直刺敵人的要害。

在侍衛的陪同下,朱高熾穩步踏上點將臺。

\"嚓!\"

瞬間,全體將士抽出腰間的兵刃,冷冽的鋒芒在磅礴的軍威中閃爍,釋放出震懾人心的殺氣。

\"陛下御使在上,閱兵典禮正式啟幕!\"

文臣的宣告聲落,臺下陣型即刻變換,戰鼓如雷霆般自四面八方轟鳴。

鐵甲相碰,出有節拍的鏗鏘,與士兵的腳步聲交織,成為校場上最莊嚴的樂章。

隨著士兵調整佇列,大地似乎也因之顫動,飄揚的戰旗是無聲的指令,步兵們有序退下。

緊隨其後的,是朱元璋傾力打造的重灌兵團,他們皆是從民間選拔的力士,身披玄鐵鑄就的鎧甲,陽光照射下,金光熠熠,平添了幾分威嚴。朱元璋深諳軍事之道,他認為打造出一支無敵之師絕非易事,唯有全方位提升,實戰才是檢驗的試金石。

朱高熾注視著行列整齊的重灌士兵,眼中流露出敬意,他們全身鎧甲覆蓋,僅露雙目,那充滿殺氣的眼神令他也心生震撼。

大明果然是以武立國,軍隊的實力不容小覷。

欽佩之餘,他心中也暗自驚歎,經朱元璋的錘鍊,大明的軍事已達到頂峰,軍團的佈陣體系完備無缺。

然而,歷史上,大明以騎射聞名,火藥成為主流武器之前,騎兵始終是戰場上無可匹敵的力量。

不久,重灌軍團整齊劃一地穿過校場,另一支方陣映入眼簾。

這隊士兵手持各異的兵器,刀槍棍盾,構建出攻防兼備的陣勢,一旦戰鬥開啟,他們將成為最堅固的前線。

朱高熾的目光隨著士兵的動作,落在他們的武器上。

大明的鑄劍技藝已臻至成熟,銳利的刀鋒閃耀著寒光,彷彿能切割空氣。

在激烈的戰場上,兩軍身披堅甲交鋒,利刃雖銳,往往難以穿透敵人的防禦,此時,手持重兵器的戰士便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角色。這些多才多藝的步兵使得任何困境都能迎刃而解。

\"殺——\"

戰場上的吼聲震耳欲聾,激昂的鬥志如同狂風暴雨,連輝煌的日月也要為之黯然失色。

不久,藍玉騎著雄壯的戰馬出現在校場上,他指揮的正是龍威軍,當年他們在沙漠北伐中,如猛虎下山,使蒙古軍隊節節敗退。

朱高熾目睹此景,不禁微微頷,這支軍隊計程車氣非同一般,想必深受藍玉那種豪放性格的薰陶。

\"隆隆——\"

他正思索藍玉的結局,遠方傳來如雷鳴般的轟響,那是大明的鐵騎部隊。

馬蹄聲由遠及近,大地隨之震動,領頭計程車兵高舉旗幟,獵獵作響。無數駿馬載著騎兵向將臺疾馳,每個人都猶如移動的鋼鐵堡壘。

大明的騎兵威力巨大,且分類精細,有的擅長馬上射箭,有的手持彎刀衝鋒陷陣,更有持火槍在外圍提供遠端火力支援。

在馬匹的助力下,一股橫掃千軍的氣勢撲面而來,彷彿一聲令下,他們就能將敵人徹底摧毀。

朱高熾此刻明白,為何朱元璋一生致力於軍事,或許唯有這種傲視群雄的感覺,才能讓他放下內心的憂慮。

收斂思緒,他望向下方的騎兵,大明開國立國以來,歷經征戰,征服了不少北方民族,因此在隊伍中,也能看到一些異域的面孔,可見朱元璋在融合外族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看著馬匹漸行漸遠,朱高熾的臉上洋溢位真誠的微笑。

片刻後,低沉的隆隆聲響起,一隊隊高大的馬匹拉著裝滿火炮的車從遠方駛來。

\"火炮,還有火槍!\"

朱高熾看著眼前壯觀的一幕,心中震撼不已,這就是大明的神機營,顯然史書記載有所保留,地上的火炮數量出了他的想象。

顯然,朱元璋早已認識到火藥的力量,難怪三次西征蒙古,大明能勢如破竹。

然而,更讓朱高熾驚訝的是,除了火炮,各式各樣的火槍數量之多,令人眼花繚亂。

有如此強大的軍隊存在,區區北元,恐怕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