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雲南告急

作品:《大明太子我的隱藏人格被老朱揭曉

幾杯酒下肚,餐桌上的氣氛更加熱烈,朱元璋眼神微醺,銳利地注視著孫子,突然萌生了一個念頭。

\"假設你坐上了我的位子,會如何推行今天所說?換句話說,你打算如何說服那些頑固的大臣?\"

朱高熾心頭一緊,皇爺爺提出這個問題,想必已有了決定,太子之位似乎正向他傾斜。

他放下筷子,拿起酒壺給自己倒滿一杯,一飲而盡。辛辣的酒液瞬間刺激了他的味蕾,同時也讓他的思緒變得更為清醒。

\"孫兒以為,帝王不應事事依賴臣子。有時,群臣反對並不代表建議不可行,前的理念總會被保守之人排斥。\"

話音剛落,朱元璋眼中閃爍出讚賞的光芒,朱高熾並未直接回答問題,但他表明了對最高權力者的立場。

\"帝王執掌乾坤,臣子僅是輔佐,革新之舉必觸碰權勢之弦,引來異議。然而,帝王的每一項決斷,終究是為了萬民福祉。\"

\"唯有黎民安寧,帝王才能心無旁騖,皇祖父曾言,他要為百姓守護這片江山。那些異議之臣,不必去說服,帝王之令,便是他們的職責所在。\"

望著面泛紅暈的孫子,朱元璋輕搖酒盞,低聲道:\"忽視臣子的情感,易招背叛之刀,於百姓眼中,也可能成為苛政之君。\"

\"百姓的目光如炬,善惡分明,是非功過,口碑流傳,非僅憑史官筆墨。皇祖父的手段,眾臣豈有不知,即便心有不甘,諒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

\"妙!說得好!\"

朱元璋一飲而盡,仰朗笑,心緒舒暢。然此時,一位藍衣宦官疾步闖入,手中緊握一卷明黃卷軸。

\"陛下,特急文書到!\"

宦官跪地,急切呈上。聞\"急\"字,朱元璋笑容驟斂,拆開卷軸,匆匆一瞥,旋即神色變得憂慮異常。

\"才過去多久,雲南局勢竟如此危急……\"

此刻的朱元璋,帝王威嚴隱退,更顯將領的深思熟慮。

\"雲南……\"

見皇祖父焦慮,朱高熾心中一緊,雲南不是早已安定下來了嗎?

大明建國後,南北兩地由朱元璋的兩位兒子鎮守,北方朱棣,南方朱英。

只是,朱英身份特殊,非朱元璋親子,而是亂世中收養的義子。

朱英出身貧寒,農家子弟,戰火肆虐,親人均喪,馬皇后憐憫,收留了他。

因不知其父身份,朱元璋便自行為他命名。

待朱英年滿十二,便隨朱元璋馳騁沙場,憑藉軍功,從普通士卒晉升至百夫長。

戰場上他是猛將,家中他是孝順的兒子,對待朱家人,他也毫無保留。

從收養到大明立國,已過數十載,在朱元璋心中,除了血脈之外,朱英與親子無異。

朱高熾思緒飄回,記憶中確實有這麼一位叔父,雖在他出生前便南下鎮守,卻給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升堂之後,朱英被迫改換門庭,以平息眾議,但朱元璋私下仍以朱英相稱,足見其在朱元璋心中的分量。朱英定居雲南後,先是蕩平大理,繼而構築起堅固的防線。他在戰場上的勇猛自不必說,更在地方治理上展現出獨特手腕,依雲南高低錯落的地勢興修水利,推動水運,短短几年,便使這片荒蕪之地煥新生。

朱元璋對此讚譽有加,南北兩大屏障的穩固,方能使大明江山安定。此刻,一封緊急軍報事關雲南,莫非是外敵侵犯?

\"豈容此等放肆!\"

朱高熾正揣摩之際,朱元璋的面色漸露狠厲,握著文書的手竟微微顫抖。片刻後,他才恢復常態。

\"宣詔,令南方所有練兵將領火趕往雲南,並調太醫院隨行,看這些小部落能對我大明造成何種威脅!\"

\"皇爺爺,出了何事?\"

朱高熾見狀,上前關切詢問。

\"區區彈丸之地,竟敢這般挑釁,熾兒,你來看看。\"

朱元璋放下戒備,一飲而盡杯中酒,將文書遞給朱高熾。朱高熾眉心微蹙,展開文書。

\"陛下,近來南方各小部族不知何故結盟,頻頻襲擾我軍,手段奇特,防不勝防。更有南方特有的疫病在軍中擴散,若不遏制,軍隊恐將陷入被動。特此懇求援助!——朱英。\"

朱高熾握著文書,腦海中浮現出雲南複雜的地貌,那裡地勢險峻,地形多變。

\"真是些忘恩負義的傢伙!\"

朱元璋怒不可遏。他的義子為這些部族帶來了安寧,如今他們卻恩將仇報。

\"皇爺爺,別擔心,有太醫相助,南方戰事必能轉危為安。\"

朱高熾溫順地站在朱元璋身邊,自然而然地把手搭在了皇爺爺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