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羑里學宮貴客來

作品:《裂陽殘血

說著說著,李問道停了一下。子受正邊聽,邊點頭,李問道的話,句句說到了他心裡,怎麼著,我剛登基,他們這是給我下馬威嗎?可是,真要讓他對淮夷用兵,子受又有些擔憂,畢竟打仗可不是過家家,初登大寶的子受,心裡也是猶豫不決。看到李問道突然停了下來,急忙問道:“不過什麼?”

“大王,淮夷部落幾百年來一直安然居住在淮水一帶,雖未納入我朝範圍,但也一直臣服於大商,聞太師駐兵鹿邑只為震懾,一直並未對他們兵刀相向,他們何以突然耍奸計攻打太師?這不象是淮夷這些部落的一貫做法呀!”

李問道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淮夷雖不老實,但這些年來一直不敢輕動,為何大王剛登基,他們就沉不住氣了?而且腦筋一向簡單的他們,竟然會耍奸計了,太奇怪了。

“大王,事出反常必有妖,臣覺得很可能,有人在淮夷那裡挑撥離間,或者鼓弄是非,所以臣認為征伐之前,應先行派人前往淮夷打探一二,再做定奪。”

李問道覺得,要打就得先把敵人的情況摸清楚再打,決不能打無準備之仗。他所說的敵情,不僅僅包括淮夷的山川地貌,還包括淮夷這次一反常態,突然對朝廷用兵的真正原因。不把這個原因摸清楚,貿然出兵,很難獲勝,就算勝了,也難以持久,說不準哪天他們又出來鬧事。

“大哥說的有道理,事出反常必有妖,對,確實有妖!妲己也對我說,要我多聽聽大哥的意見,那明日朝會,我該如何?”

子受還是擔心明日朝會上有人會提出反對意見,兵者,國之大事。這些年來,大商天下並不太平,也得虧帝辛手下有聞仲和東伯侯這兩位帥才東征西討,這才保的殷商國祚不斷。

九日前的朝會,不算是真正的朝會,只是子受的登基儀式,啥事都沒朝議,明日的朝會才算是子受登基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朝會,無論如何必須將大王和自己的意圖推行下去。

時近正午,君臣二人簡單吃了點午飯,畢竟二人可都是餓著肚子。飯後喝茶閒聊,宮人送來的茶已不是原先的樣子。子受和妲己跟著李問道夫婦一起在外晃盪的時候,月瞳泡的新式茶水讓兩人很喜歡,雖然清湯寡水的,但茶香濃郁,其味綿長,這種令人口齒生香的泡茶新法,不僅被二人帶入了王宮裡,而且也慢慢開始在整個朝歌城裡流行開來。

子受告訴李問道,妲己想他和林月瞳了,問大嫂啥事有空來宮裡見見妲己。雖然已經貴為大商王后,但是她跟林月瞳一樣,除了對方,就再沒了貼心的朋友。從西岐返回朝歌的途中,兩女已然成了要好的閨中蜜友,李問道和子受在馬車外談天說地,指點江山的時候,兩個丫頭就在馬車裡說著女兒家的悄悄話。

對於渾家今日的行程,李問道自然是知道的,除了去東伯侯家,她還會去王宮找妲己,送給妲己的錦緞、繡鞋,可是她帶著幾個仙狐族的秀女們忙活了兩個多月的產物。當初月瞳身上衣服的款式、圖案,還有她腳上的繡花鞋,可是讓妲己羨慕不已。

君臣二人閒聊了好一會後,眼看天色已晚,李問道一個人離開了王宮。這回他沒有騎小鯤回去,朝歌的大街,他還沒有好好逛逛。

整個朝歌城幾乎成正方形,中間兩條十字大街把整個城池劃成了東、南、西、北,四個面積大致相同的部分。時近酉時,大街上仍舊人來人往,正值飯點,酒肆瓦舍的生意最好。

李問道找了家偏僻的小酒肆,一個人坐在角落裡自斟自飲,家裡的小丫頭晚飯不在家吃了,他就難得的一個人獨自喝個閒酒,順便聽聽街頭巷尾百姓都議論些啥話題。

市井言語,雖然雜亂無章,但是還是有些聽頭的。一般百姓酒後所言,要麼是自身得意、失落事,要麼是家國大事,這不,李問道就從這些亂麻中找到了個別不安定的線頭。

“西伯候,老東西,怎麼把你給忘了。羑里,好地方啊,這回可不再是短短七年了,而是致死方可歸!”

羑里在朝歌城東北九十里處,它並不是一個城池,而是殷商一個很特殊的地方,它兼具學府與監獄的雙重職能,說白了,一些個犯錯的著名大家或者重臣,如果罪不至流配收押,但商王又不想放其自流的,一般都會將其監禁在那裡,美其名曰:羑學。

只是姬昌乃三公之一,殷商重臣,想關他,必須得有個名頭。李問道腦筋一轉,想到了它。

李問道本來是打算先找比干,再找梅伯的,沒想到,來到太宰府,兩人竟然都還沒回家,心中不禁對這兩位千古名相肅然起敬,這麼晚了,二人仍在燈下合議著一些政事。

看到李問道來,兩人都有些詫異,年輕人嘛,天都黑了,還不回家找渾家去,到我們老頭子這裡來作甚?

李問道急忙說明來意,梅伯率先表態支援。此事本就是梅伯先挑起,後因先王病故,新王登基而耽誤,李問道這一說,梅伯率自然是滿口答應。太宰比干則沉思了一會,看了看梅伯與李問道,也點了點頭。

“按理,大王剛登基,有些事須得緩行,但這件事嘛,明日倒是可以一議,只是西伯候那裡,若是反對的大臣過多,不宜過於勉強。”

作為殷商內官之,太宰之位非同一般,幾乎相當於後世的宰相,比干能坐上這個位置,可不僅僅因為他是先王的親弟弟。其人不僅聰明博學,而且為人沉穩、幹練,加之一身清正,故而深得帝乙的信任,就是子受,也對這個七叔非常尊敬。

“下官謹遵太宰之命!”

看到比干不反對,李問道與梅伯自然是滿心歡喜。畢竟,比干是太宰,殷商內官之,整個遼闊的殷商直管區,官員以他為尊,他若是反對的話,這事連上朝議的資格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