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晚唐烽煙,江山曾是如此嬌

作品:《裂陽殘血

唐太和四年,臨安東天目山神龍川,一條山溪蜿蜒繞過神龍臺,向著清涼界而去,其型如臥龍,名曰臥龍溪。仲春時節,暮靄紛紛,那映山紅漫山遍野地怒放著,一位二十歲左右的青年道士手拿鋤頭,身背藥筐正行走在山間小道上,身畔溪流嘩嘩。

“站住,李怡你以為躲到這裡我便找不到你了嗎?你毀我名聲,本姑娘今日就死在你這忘恩負義、背信棄義的無恥小人面前。”一聲嬌呼,一位清麗無雙的十六七歲少女手持寶劍,淚流滿面地出現在那年輕道士身前。

“哎,紫睛,你這又是何必,就當我李怡對不起你,那婚約只是晁都督一時之言。如今聖人惡我,怡自身難保,隨時有殺身之禍,縱使晁都督與紫睛不棄,怡如何敢連累你們。”

“你閉嘴,我爹爹獨領鎮海軍節度使,何曾懼過那聖人?我爹爹有大恩與你,還將紫睛許配與你,你就這樣報恩與我爹爹的嗎?紫睛自許於你這兩年來,何曾犯過七出之條?如今你私自背棄婚約致紫睛清白名聲於不顧,今日我林紫睛便死於你這無恥小人面前。”

說罷那劍突就抹向自己的玉頸,眼見劍近頸處,那道士李怡慌忙飛身撲向少女,起腳踢到少女手腕,寶劍噹啷落地。李怡一把抱住少女,急忙看向少女纖細白嫩的頸部,現只淺淺一條血痕,還好,還好!李怡激動的摟住少女,“紫睛,你這是做甚!你若有恙,李怡今生還有何歡?”

“怡哥哥你這麼討厭我嗎?”那紫睛說罷,眼淚就從一雙美豔的紫紅色雙目中流了下來。

“不,不,紫眸,李怡今生今世唯愛紫睛一人!只是如今聖人慾致我於死地,我不願你跟著我擔驚受怕,不願連累你和都督。”

“怡哥哥,紫睛死都不怕,緣何會怕你連累?我爹爹已告知長安天使絕不殺婿,那聖人遠在長安,如何管得了杭州鎮海軍節度使?”

月下的仙人祭天寧靜安然。

“怡哥哥我要是妖怪你會嫌棄我嗎?”

“絕不,以後你想吸多少我的血,哥哥我都願意。”

“你放心好啦,你的紫睛妹妹不是妖怪啦,我是血族聖女,嘻嘻!那我現在都是你的人了,我要與你在這仙人祭天拜天地,天上的仙人一定會保佑我們的。”

“好!拜完天地你好好睡一覺,明天哥哥帶你去一個地方,你肯定喜歡。”

“遠嗎?”

“不遠,就是翻山越嶺的,有點累人。”

“那我帶著哥哥飛過去,嘻嘻。”

第二日午時,李怡帶著林紫睛來到烏頭山。

“哥哥,這個湖有名字嗎?”

“這裡人跡罕至,哪來的名字。往前走,湖東邊貼近水面處有個山洞,那裡面很美,也很奇怪的。”

林紫睛帶著李怡飛身進入山洞,不久進入一處更大的空洞裡。

“哥哥,這裡好美,就象滿天的星辰,可惜就缺個月亮,還有,這一滴一滴的是水嗎?好象美人的眼淚,真好看。”

“這是鐘乳石,這不是水滴,是它的石乳。你要是喜歡這裡,等以後哥哥給你安個月亮好不好?”

“好,我還要哥哥給我做一個藍田玉的棺材,等我死後,就放在這一滴一滴的石乳下面,既然這裡面時間過得快,那很快石乳就能把棺材包裹住了。這樣就象李義山那詩裡描繪的一樣了。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我好喜歡這句詩。”

“好,哥哥答應你,若是有朝一日,李怡絕不食言!”

“哥哥,過幾天我們就回杭州吧,爹爹的前軍兵馬左使還給你留著呢。其實爹爹一直看重你的,他常在我面前說你有神龍之像,其實我才不在乎那些,我就只想跟哥哥在一起,給哥哥生好多好多小寶寶,嘻嘻。”

太和五年,原光王李怡娶鎮海軍節度使晁度之女晁氏林紫睛為妻,太和七年生長子李漼。會昌五年,李怡任鎮海軍節度副使,輔助其岳父治軍杭州。

轉眼已是會昌六年初春,李怡長子李漼即將年滿十四歲,餘下尚有兩子兩女。渾家李林紫睛治家有方,與怡恩愛有加。

初春的第一場雪此時下得正緊,在長安通向杭州的官道上噠噠的馬蹄聲打破了天目山寧靜的雪景,一行宮人裝扮的使者鮮衣怒馬,不顧路上薄薄的積雪、料峭寒風,向杭州狂奔而去。

幾日後,杭州鎮海軍節度使府衙。

“鎮海軍節度副使李怡聽召!”宦官內園副使李敬實手捧聖旨,一臉春風地對李怡、晁度等人微笑著說到。

“臣恭敬聖安!”一群人幾乎同時躬身接旨。依唐制,見聖人、上官、聖旨皆躬身即可。

“聖安康!”李敬實依禮數答畢,接著開始宣讀聖旨:“門下,天下之本乃......朕病軀難......今朕膺昊天之春命,立聖先皇十三子李怡皇太叔,輔朕以治國是......”

李怡暈乎乎地聽完由門下省來的,大唐最正式的聖旨,起身哆哆嗦嗦地從宦官李敬實手裡接過鑲著金邊的聖旨,一遍又一遍的地頭看著:聖人病危,將不久於世,自己被立為皇太叔臨朝輔國。我即將成為皇帝、聖人?

“皇太叔還記得奴婢否?”李敬實眼中似有熱淚。

“阿實當年救命之恩,怡如何敢忘!”李怡甚是激動地答道。

“皇太叔,聖人病危,難以繼日,今對大位有所覬覦者甚眾。皇太叔還是隨奴婢北上以定朝綱,萬萬不可延誤。”

會昌六年三月二十一日,武宗駕崩,同日李怡登基稱帝,改元大中。四月,立晁氏紫睛為後,長子漼為太子。

李怡治國,強皇權、重人才、整吏治、明法度,虛心納諫、從善如流,贏得臣民讚許。治鹽鐵,開漕運以富國家;《續唐歷》以便農耕;制《大中刑律統類》以明法度;破北狄、逐吐蕃、平安南、撫党項,山河一統,史稱“大中之治”。

李怡仁愛,武帝在位,王子皇孫多有迫害,怡即位後,納晁皇后言,復諸子侄王位,女子盡復為公主。

李怡與晁皇后近三十載恩愛有加,曾有人獻女姬與怡,怡殺獻姬者,遣其女。

李怡曾得夜明珠原石一塊,製成圓月送與妻。得藍田玉石一塊,怡送與妻,晁後命人鑿空制棺存於後宮。

因晁後為血族聖女,其體貌遠比凡人女子年輕、柔美,且歲月更長,李怡貪戀妻子甚重,苛求與妻長久比翼,故宮中廣納奇人異士為其煉製長生不老丹,晁後屢勸而不受。終因丹藥中毒而崩於奉天宮,葬於貞陵。晁後悲痛欲絕,終日鬱鬱寡歡,數月後氣息奄奄隨夫而去。

長子漼即位,依父母生前之約,將父母合葬於晁後之藍田玉棺之中,後藉故南巡將藍田玉棺槨,偷存於臨安烏頭山無名湖畔山洞內,遷流民于山下護湖以看之,並賜湖名裡畈。其貞陵實為李怡夫妻的衣冠冢,掩人耳目爾。

李怡夫婦有一女,溫良賢淑,儀態端莊,其目瞳與晁後甚象,李怡甚愛之,封其為廣德公主,許其隨母姓林,後嫁與士大夫之子倧。廣德公主治家有方,夫婦和睦。

李問道站在棺槨前,讀完刻在上蓋上的文字後,久久不語,林月瞳則伏在李問道懷中哭泣良久。

“哥哥,是我的太曾外祖母和太曾外祖父。”

“月瞳,太曾外婆是不是因為太曾外公駕崩後沒了血食而薨的?”李問道擁著渾家,輕輕撫摸著她的柔順長問道。

“不僅僅是沒了血食,我們血族女子比普通女子更加看重夫妻之情,太曾外公駕崩對太曾外婆心理的打擊,比沒了血食還要重上三分。夫君若是去世,血族女子基本上就沒了活路,儘管我們的壽命正常情況下要你們多上很多年。”林月瞳抬頭看了眼李問道,接著說到:“哥哥,你要是死了,我也活不了多久的。以後我會好好侍候你,不給你壓力,讓你心情愉快,這比什麼長生藥都有用的,這樣我們夫妻就可以多恩愛許久的。只是,哥哥以後要懂得節制,須知細水方可長流的道理。”

“好,月瞳,哥哥答應你,以後會節制,也不亂用什麼長生不老藥,其實真正的醫家都是不贊同什麼長生不老藥的,我們道家追求的也是道法自然,而不是什麼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