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聘(第1/2頁)

作品:《紅樓如此多驕

比起太上皇下葬時的驚心動魄,隆源帝的葬禮顯得古井無波,甚至遠不如忠順王一黨被明正典刑有熱度。

說來因為有了賈雨村這個例子,焦順一度也曾想過,要不要再往裡面塞幾個對自己敵意最深,或者威脅最大的文官進去,藉以進行威懾。

但最終他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如今不管是他,還是那些文臣,無論怎麼勢如水火,基本還是照著規矩來的,而現在最大的規矩制定者就掌握在他焦某人手上,那他又何必節外生枝亂了規矩?

四月初一。

小皇帝登基後的第一場朝會,也是焦順履新後的第一場朝會,這頭一槍自然要打好、打響、打得漂亮。

於是等那繁文縟節剛一結束,籌謀多日的焦某人就連上兩道奏摺。

這第一刀,就砍在了民辦報刊上。

他指出報刊出版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還是太祖在世時擬定的,而現如今無論是報刊的數量、種類、波及範圍,都早已經遠遠超出了當初的設計規劃,內中泥沙俱下黑白混雜,對民間產生了很多不良引導。

因此希望朝廷能夠批准,通政司與大理寺聯和釐定新的出版法,以正視聽。

按說通政司是主管部門,大理寺負責制定法律,兩者協商合作釐定舊法推陳出新,完全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但明眼人的都能看出,焦順是衝著爭奪輿論控制權來的。

自古以來文人就講究個口誅筆伐,而自從報紙開始盛行之後,便迅速成為了士人們縱橫捭闕的舞臺,近幾年攻訐焦順的報刊文章,幾乎和參劾他的奏摺一樣多。

這要是被焦順藉著嚴明法紀給禁止掉了,豈不等同於打斷了士人們的一條腿?

其中一些訊息靈通的,更是知道大理寺少卿柳芳,近來與焦順互動頻繁,若是兩人沆瀣一氣……

當場就有十數名官員跳出來反對,有說他意圖堵塞言路矇蔽視聽的,有指責他誇大其詞的,還有罵他扛著太祖反太祖的。

可焦順畢竟是有備而來,立刻丟擲了從全國各地搜來的花邊小報,每一份都是圖文並茂,莫說細讀,掃一眼都要血脈僨張。

巧的是,其中還有幾份是對家籍貫所在地的‘特產’,惹得那幾人無地自容掩面羞退。

但這還不是焦順的殺手鐧。

他展示完那些報紙後,又取出了一張銅板照片,展示給眾人道:“諸位,工部和工學聯合研製出的照相機,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了吧?我敢斷言,在不久之後照相機必然會變得更小巧、更方便,甚至可以隨身攜帶、隨時拍照,屆時……”

有人不滿的打斷了他:“焦大人,現在說的是報紙,你說那勞什子照相機做什麼?”

焦順看了對方一眼,將手裡的照片貼在了其中一張報紙的頭版,替代掉某張不堪入目的圖畫,然後繼續道:“到那時,照片必將取代一部分報紙上的配圖——譬如說現在,夏報如要報道這次朝會,就可以將大殿上的情景照下來,這樣既清晰直接又便捷迅速。”

這時候有些人已經隱約猜到他要說什麼了。

就見焦順又把照片挪開,露出底下的圖畫:“倘若這樣的配圖,也都變成真人照片……試問諸位以為如何?管是不管?”

眾大臣大多面色陰沉,但也不乏兩眼放光,似乎發現了新大陸的。

當然了,也有依舊不肯認輸,跳出來指摘焦順不該搞出照相機,若是沒有照相機,自然不會出現這種傷風敗俗的事情。

對於這種完全的腦殘言論,焦順壓根兒就懶得理會,直接再次提請修正報刊法規。

這次受到的阻力明顯少了不少。

不過最後還是出了一些差池——次輔賀閣老出面,表示此事攸關文脈興衰,單只是通政司和大理寺聯手,恐有顧慮不到之處,所以建議由禮部牽頭督辦,最後再提交內閣審議。

只能說薑還是老的辣。

但焦順也並不是很在意禮部和內閣橫插一槓,畢竟他最大的優勢就是經歷過後世資訊爆炸時代,對這裡面的貓膩不敢說是門兒清,起碼是能吊打在場所有人。

因此即便是有禮部督辦、內閣審議,他自信照樣能達成目的。

再說了,等新的法規制定好,該怎麼執行還不是要看通政司如何解讀?

等這一條提案塵埃落定,焦順緊接著又祭出了第二道奏摺,這一次他越過了通政司本身的職權,將槍口對準了太醫院。

指出因為缺乏獨立的培訓機構,太醫的培養一直都是由太醫院自己負責,選拔不夠透明,選材不夠廣,祖孫傳三代是普遍現象,有些甚至是從前朝一路承襲下來的。

這使得太醫院內良莠不齊,多有濫竽充數之輩、蠅營狗苟之徒。

最近兩年先是先帝無故中風,最終不治,後又有太上皇被庸醫所害,很難說和太醫院的種種亂像無關。

因此他認為太醫院必須要進行改革,至少要將培訓醫生的機構獨立出來,仿照工學,設立一所醫學院。

雖然不在他的職權範圍內,但這一條倒是沒人跳出來反對,畢竟先後兩任皇帝在極短的時間相繼去世,太醫院可說是責無旁貸。

即便焦順不指出來,也會有旁人出面參劾,只是別人多半不會想到要建什麼醫學院罷了。

不過他們大概想不到,焦某人早在去年就已經搞出了顯微鏡,目前工學正加班加點收集病菌方面的訊息,只等醫學院正式建成就丟擲這個王炸,趁機搶佔話語權,拓寬工學生的未來前景。

文人不是常說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嘛?

工學生當然也能走這條路,而且學理工科的天然就比學文更適合學醫!

這一來,等到第三期學生畢業的時候,除了工部書辦、大匠、糾察隊、以及通政司和各地電報局之外,還可以考入醫學院轉職太醫。

而除此之外,這個建議還混雜了一些小小的個人情緒,那就是焦順希望能趁西洋人在這上面立足未穩,爭取把現代醫學定格為‘新中醫’。

後世的時候,焦順也知道中醫有些跟不上時代,但聽人言必稱‘西醫’如何如何時,又總覺得有些彆扭,畢竟這玩意兒多少帶了地域人種色彩,不像現代醫學那麼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