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八章 託孤(第2/3頁)

作品:《紅樓如此多驕

這聲音雖然仍舊微弱,卻比先前要洪亮了不少。

焦順忙招呼太子道:“殿下,請近前來。”

太子抹著淚到了近前,又在焦順的示意下伸手托住了皇帝的手腕。

焦順正待抽回自己的手,隆源帝也不知哪兒來力氣,忽然就攥緊了,甚至還努力往上揚了揚頭。

皇后見狀,忙上前給他墊了個靠墊。

隆源帝倚在靠墊上喘息著歇了好一會兒,這才又開口道:“朕去後,太子務必、務必勤學納言,恪修君德……在焦、焦焦卿的輔佐下,將朕的新政繼續推行下去,若、若……若是如太祖一般人亡政息,朕便在九泉之下也難以瞑目!”

前面說的磕磕絆絆,最後這句卻幾乎是吼出來的。

兩位閣老也聽的清清楚楚,一時臉色都有些難看。

皇帝臨時還念念不忘新政也就罷了,當著兩位內閣輔臣的面,卻越過他們託孤給焦順算是怎麼一回事?

雖說如今詹事府群龍無首,焦順這個少詹事兼帝師,理論上也勉強夠格做個託孤之臣,但也還遠遠當不起一個‘重’字!

只是還不等他們提出異議,彷彿耗盡了最後一絲力氣的隆源帝便閉上了眼睛,原本緊攥著的手也緩緩鬆開。

焦順見狀,忙喊太醫上前查探。

三名太醫立刻爬起來一通忙活,足足用了兩刻鐘,才鄭重的宣告了皇帝的死訊。

大殿內頓時哭聲一片,尤其是丈夫剛死了沒多久的太后,撲倒在兒子的屍身上哭的幾欲昏厥。

兩位閣老也跟著哭了一陣子,然後便敦請皇后節哀順變,到外間商量一下國喪事宜。

其實這事兒也沒什麼好商量的,按規矩由太子主持治喪,禮部、內府協理就是了——太上皇死後原是該皇帝主持,但隆源帝植物人一般壓根不濟事,所以這差事才會先後落到忠順王和南安王頭上。

皇后耐心聽完了這些章程,抹著淚道:“哀家如今五內俱焚全無主意,一切聽憑兩位閣老的,按照規矩來就是了——不過太子畢竟年幼,尚需有人在旁引導,不如將詹事府也算上,一併協理如何?”

兩位閣老聽了自然不喜,但詹事府輔佐太子乃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縱使他們再排斥焦順也無從反對,只能在心裡暗罵王哲不當人子,若非他為了洗白名聲突然辭官,又怎麼會讓焦順這個少詹事成為詹事府的實際掌舵人?

於是一面去請禮部尚書入宮,一面只能捏著鼻子請出了焦順。

就這樣,在禮部尚書趕到之前,焦順先打著太子的旗號,代為主持起了隆源帝的身後事——至於內府,奴才如何做得了主人的主?那純粹就是領命聽吩咐的。

等到禮部尚書趕到時,他早把先期事宜鋪派的差不多了,禮部尚書想要插手,還要找他了解其中的內情。

於是等百官聞訊入內弔唁時,所看到的就是焦順頤指氣使,連堂堂禮部尚書都只能追隨其後的情景。

這讓不少人為之憤怒不已,卻也讓更多人熄了針對焦順的心思。

其中心情最為複雜的正是忠順王。

聽聞皇帝駕崩之後,忠順王就跟蔣先生討論了一下此事的利弊。

首先兩代君王前後腳離世,肯定會讓宮裡亂上一陣子,正適合亂中取利渾水摸魚。

但同樣也有人多眼雜的弊端,何況兩場國喪同時辦理,隆源帝這邊兒——尤其是那焦順,肯定也會分潤走不少的權利。

所以蔣先生建議,儘量設法讓協理治喪的焦順成為眾矢之的,群臣越是對其不滿,就越是有利於忠順王接下來的動作。

然而忠順王進宮之後才發現,壓根不用自己出手,焦順就已經成了眾人側目的焦點——這雖是好事兒,但忠順王卻又有些不忿他搶了自己的風頭。

正猶豫著,要不要上去與其別別苗頭,好在群臣面漆那展示一下自己的強硬作風。

忽就見一個宮女跑來尋找焦順,說是太子有事召見。

焦順聞言就有些莫名其妙,太子這時候找自己能有什麼事兒?

可若是皇后見召的話,如今自己身為協理治喪的一員,也完全沒有必要再借用太子的名頭。

他滿心疑竇的跟著那宮女到了乾清宮內——皇帝屍體如今還在這邊兒,所以後宮嬪妃連同太子也都在此守候,但群臣總不能一股腦全都湧入後宮,所以只在前殿弔唁。

結果就在偏殿裡見到了吳貴妃。

吳貴妃的情緒明顯不怎麼好,先前她誤以為皇帝駕崩,迫不及待的哭出聲來,結果卻鬧了個烏龍,也因此被趕出了寢殿。

所以直到各宮嬪妃雲集乾清宮,她這才後知後覺的確定皇帝是真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