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潮起【一】(第2/3頁)

作品:《紅樓如此多驕

兩人命中註定就是彼此的劫難?

想到這裡,他剛剛提起的精神頭,又肉眼可見的垮了下去,沮喪的程度反而嚴重了。

嘖~

這文青病就是難搞!

焦順實在沒法跟他共情,索性又躺了回去,抬手屈指在車身上敲了幾下。

“大爺?”

外面立刻傳來了倪二恭謹的聲音。

焦順先前用他用的順手,曾想抬舉他個官兒坐坐,但倪二自知不是這塊料,又不願意受那些拘束,故此再三考量之後還是婉拒了。

於是焦順便退而求其次,表示會招他十一歲的兒子去工學入讀,並且許諾四五年後必有一份前程。

倪二為此歡喜的什麼似的,自此愈發恭謹乖巧。

焦順吩咐道:“時間也差不多了,開始吧。”

“小人明白!”

倪二領命之後,立刻用暗號聯絡了埋伏在處刑臺的兩名心腹,那二人立刻上前從處刑臺兩側,拆下了幾塊用來遮掩隨筆的木板,又把紅底兒黑子的橫幅掛在了正中,然後頭也不回的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

又過了沒多久,菜市口就逐漸熱鬧起來——送菜賣菜的都是走另一個街口,故此方才周圍人煙比較稀少。

處刑臺前的異狀,很快就引起了路人的主意。

有識字上前唸了那橫幅,就有人驚呼道:“這莫非就是那薛家丟的東西?!”

經過這幾天的發酵,薛家在大理寺丟了賬本,不得不懸賞三千兩銀子的事情,不敢說是人盡皆知,但京城裡每五個人當中,至少也有一個聽過這事兒。

當下沸沸揚揚、指指點點的議論開來,於是不明就裡的其餘路人,也都紛紛恍然大悟。

更有好奇那隨筆內容的,湊到近前或默讀或搖頭晃腦的唸誦。

“咦?”

一個正挎著菜籃子大媽,原本正和同伴討論三千兩賞銀的事兒,不經意間聽人唸了幾句,不由奇怪道:“這是什麼東西,怎麼連我都聽得懂?”

她斗大的字不認識幾個,讀書人寫的那些文章別說是看懂了,聽著都跟天書似的,今兒倒難得遇見一個能聽懂大半的,於是不自覺的豎起了耳朵。

聽她這麼說,同伴也好奇的聽了幾句,然後同樣驚訝道:“這真是讀書人寫的?”

“也算不得正經讀書人。”

因發出類似疑惑並非少數,就有個秀才不耐煩的回道:“薛家是皇商,就是做買賣的——不過這隨筆,本也都是隨便寫寫,用不著引經據典的。”

其實後面的解釋純屬多餘,眾人聽說是商人寫的東西,也就都釋然了。

隨著時間推移,聚集在此的路人越來越多。

後面的人擠不進來,就央前面的讀給大家聽,結果倒真有好事之人,在那處刑臺前搖頭晃腦的大聲誦讀起來,而這又進一步促進了人潮聚集。

按照焦順定下的調子,薛寶釵主編的這篇隨筆,頗有後世爆款文的資質,且又在儘量貼近白話的前提下,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

再加上所描寫的,主要都是普世的親情與孝道,自然引發了極大共情。

故而每每讀到梅家退親時,都會引發無數的憤慨與謾罵。

就這麼鬧哄哄到了巳時【上午九點】前後,就見幾個年輕學子擠到近前,二話不說,上手就去撕扯那些隨筆。

結果剛扯下兩三篇,就被圍觀百姓給攔了下來。

面對眾人的責問,他們大聲疾呼道:“這些東西都是胡編亂造的,諸位千萬不要受此矇蔽——梅翰林乃是為了大義,才……”

“怎麼是胡編?!”

然而不等他們喊完,就有人反駁道:“是人家兄妹和睦是編的,還是那小官人去收賬讓人欺辱是編的?那人家孝敬父母總不能還是編的吧?!”

有書生忙更正道:“我們是說他抹黑梅翰林,如今誰不知梅翰林乃是道德楷……”

“快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