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章(第1/2頁)

作品:《東宮嬌娥

太子沒說話,沉默了許久,就在唐細認為他會對這個問題避而不答的時候,太子卻又開了口。

“或許不是告狀,只是適時提點一二罷了。”

憑他對淑妃的瞭解,淑妃是不可能會在父皇面前直白的說一個人不好的。但不能直白說,卻可以委婉的說。總之,不管方法是怎樣的,最終目的卻是明確的。

淑妃於他有養育之恩,所以,即便曾經心中有過猜忌和疑慮,他也不會允許自己往那方面去想。何況,淑妃待他的好,他也是看得真切的,他永遠也不會忘記,小的時候生病,淑妃是怎樣衣不解帶不眠不休的照顧他。

淑妃對他,比對趙王那個親子還要好一些。

正因念著這些恩情,以至於後來長大後,即便漸漸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判斷,他也逃避似的不願去猜忌淑妃。很多時候也會在想,淑妃那麼溫婉純良的一個人,那般無微不至的照顧過他,他又怎麼能狼心狗肺的去懷疑她的初衷和動機?

或許她從前待他的好都是真的,也不曾對付過他,刀子沒剜到他身上的肉的時候,他自然不覺得疼。

她待他的那份好,自然是真的好。可正因為是真的好,他感受到了這份體貼和真心,他才會也以同樣的真心去待淑妃。

而正是因為他和淑妃的這種相互關懷體貼,這才成了一把捅向皇后的利劍。而淑妃,她自始至終心裡應該都清楚明白。

她知道皇后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人,很驕傲,所以,抓住了這個軟肋,她狠狠的朝皇后捅了一刀。偏皇后就是真的高傲又自負,或許她心裡明白淑妃的用心,但她就是不肯放下自己的架子來,始終都端著臉面,高高在上。

彷彿只要對他們父子妥協一句,服軟一句,她就顏面掃地了。

其實小的時候,皇后也偷偷去看他,他發現過幾回。可明明背地裡有想關心他的,卻在見面的時候,又會用一副陰陽怪氣的語氣指責他。

包括現在也是,母子相見,她從不給他好臉色瞧。

甚至,很多時候,她會故意當著他的面,各種對齊王好。

小的時候不懂,的確被傷害過。後來漸漸長大,懂了,可也心冷麻木了,倒不太在乎這些東西。

皇后待他冷漠,他見到皇后的時候,也同樣把這份冷漠還了回去。不過,對她該有的恭敬,他自然會給。

倒是漸漸的,長大後,去淑妃長春宮的次數少了些。

有些事情,他心裡明白,但不必說出來。

但從前淑妃不管目的如何,到底是真心對他好的。可如今,她卻按捺不住,漸漸開始對他這個太子動手了。

比如郭玉瓏入東宮,雖然父皇給他的說法是不得已,但他也只能信一半。又比如,他失蹤在外一年之久,之所以會用郭儉的名字,不過是因為當時他腰間繫著的荷包上繡有“郭”和“儉”二字。

荷包的事,他問過郭昭訓,她倒是承認了出自她的手,也是她趁他沒留神的時候,悄悄掛上去的。

起初他疑心自己所中的毒乃是齊王所為,目的不過是為了孟婉沁。但如今,他倒不覺得是齊王了。

有些話不適合在外面說,雖然這裡是東宮是太子的地盤,但唐細覺得外面總歸不是絕對的安全的。所以,當她聽到了太子說的那句話後,心裡差不多也猜到太子對淑妃有了疑心,所以,她沉默著沒再說話。

等回了正殿後,她才拉著太子躲進內殿去說悄悄話。

太子被她拉著手往內殿去,也沒管,就任她拉著。進了內殿後,唐細把近身侍奉的宮婢都打發了出去,等只有她和太子兩個人在的時候,她才認真瞪圓眼睛問太子:

“殿下方才的話,是何意?”

這些日子來,她這個太子妃的用心良苦,他都是瞧在眼裡的。為了他和皇后的關係,她在他面前沒少說皇后的好話,他猜度著,在皇后那裡,估計她也沒少說他的好話吧。

太子坐下來後,緊緊握住她的手,拉她坐在自己身邊。

“孤是何意,太子妃心裡明白。”

唐細便瞪著雙溼漉漉的眼睛,一眨不眨望著他:“殿下是懷疑淑妃了?”

“早就懷疑了。”太子沒瞞著她,不過還是叮囑起來,“太子妃有沒有讀過兵書?”見她輕輕點了點頭後,他又說,“兵法有云:敵不動我不動,敵欲動,我先動。心裡明白就行,平時若見到淑妃,該怎麼樣還得怎樣,沒必要讓她覺察到什麼。”

唐細自己本來也是這樣想的,聞聲,笑起來。

“臣妾明白了。”

見他如今徹徹底底算是和自己同一個陣營的,唐細倒趁機追問起來:“那……殿下今天去長春宮,和淑妃說了什麼?”

太子道:“淑妃懇求孤常去蒹葭殿坐坐,太子妃覺得孤該怎麼辦?”

唐細問:“那殿下想去嗎?”

“太子妃覺得呢?”他輕聲反問。

唐細挺好奇的,同樣是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怎麼太子對孟婉沁的態度就和對郭昭訓的不一樣呢?雖然郭昭訓姿色遠不如齊王妃,但她覺得,太子這樣的人,或許不會是那麼膚淺的人。

“郭昭訓對殿下一片真心,臣妾都能夠感受得到,相信殿下肯定也感受得到吧?”她好奇,“殿下對郭昭訓,當真沒有一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