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2章 新港的優勢和缺點

作品:《一路青雲

梁建武不由點零頭,新港的教育雖然達,但人口基數決定了其各層次人才的數量。新經濟或者知識經濟的根本就是人才,就像新港展高等教育,要從世界上引進優秀的教授一樣,新港要展知識經濟,實現經濟轉型,也需要不斷吸引和湧現這方面的人才。

美國為什麼能夠全球新經濟的領導者?這與美國強大的高等教育實力是分不開的,矽谷之所以能夠成為矽谷,也是因為斯坦福、加大等高校的存在,但即便如此,美國這些高校和矽谷也吸引了大量的國際人才,沒有這些國際人才,矽谷也不會有現在的興盛場景。

就像新港國際化的高等教育一樣,吸引國際留學生,不僅僅可以吸引最尖賭人才,而且這種交流碰撞,也能幫助本地學生成長,良好的交流競爭氛圍,才可以不斷迸思維和創新的火花。

新港迴歸以後,面對產業空心化的趨勢,新港一直在努力轉型,除了繼續做大做強金融服務業、物流和航運,新港也是希望在新經濟領域獲得大的展,並提出了數碼港的展規劃。不過,新港數碼港還沒有體現出矽谷那種聲勢,甚至沒有出現內地的心浪、瘦狐這種體量的網際網路企業,畢竟新港地方太了,人口也有限,新港的新經濟終究還是要依託內地,或者直接在國際市場闖出一條血路,這方面新港的人力資源優勢又不是很明顯。

梁建武覺得包飛揚提出來的這個教育樞紐的法很有價值,一方面,如果新港真的可以成為東方波士頓,那麼就有了成為東方矽谷的人才基礎,教育樞紐港的計劃對推動新港新經濟戰略是大有好處的。另外一方面,教育樞紐港本身可以吸引很多外國留學生,尤其是內地留學生,對內地來,可以透過新港教育樞紐港計劃培養更多國際化的人才,對新港來,透過一些政策可以爭取讓這些留學生留在新港,就像美國人做的那樣,用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來展美國,新港也可以吸納優秀人才來展新港。而且就像內地希望透過高等教育產業化拉動消費一樣,留學產業的展本身對經濟也是一種帶動,這不僅僅是留學生本身的消費,還有因此可能帶動的旅遊、購物消費,都是符合新港未來展的。

“教育樞紐港,飛揚你的這個提法非常好!”

梁建武笑著道“新港展高等教育是有優勢的,如果新港能夠建成高等教育樞紐港,不但對新港的展大有好處,對內地也是有好處的,這是一個多贏的展戰略。”

包飛揚點零頭,新城這時候還沒有明確提出教育樞紐港的戰略,他們目前只是提出了要建設東方波士頓,並沒有多麼引人注意。但就在這兩三年,新城將東方波士頓的提法升級為教育樞紐港,並推出了環球學堂計劃,透過與世界級名校合作,吸引名校到新城辦分校的方法,吸引全世界優秀的人才到新城求學,並爭取讓他們留下來,參與新城的建設。新城後來能夠在各方面壓過新港,教育樞紐港的計劃功不可沒。

新港與新城在很多地方都很想象,針對新城的教育樞紐港計劃,新港也提出了自己的樞紐港計劃。相比新城,在吸引內地留學生方面,新港的優勢更大,在吸引東南亞的學生方面,兩者不相上下,而有著內地作為後盾,新港在吸引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留學生方面,其實也比新城的優勢大,畢竟新港本身在政策、自由化、國際化方面都與新城不相上下,新城獨立的時間要比新港迴歸的時間更長,新港的國際化、與歐美的聯絡一直都很緊密,相比新港,新城的優勢並不多,再加上背靠世界上經濟增最快,也是最古老國度的內地,新港對國際學生的吸引力其實更大。

不過,與新城的教育樞紐港計劃帶動了新城高新技術產業的展不一樣,新港雖然也實施了教育樞紐港計劃,並且吸引了很多留學生,但新港的新經濟卻並沒有什麼起『色』。箇中原因很多,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兩國雖然都是自由港,但是在『政府』層面上,新港是自由放任型的,而新城是干預型的,新城的教育樞紐港計劃有著明確的目標,那就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利用人才展新城的經濟,所以在教育樞紐港計劃之外,新城有一系列的配套政策,為留住人才服務。

相比之下,新港雖然也將留學生吸引過來了,但是他們的目標並不明確,沒有像新城那樣,出臺配套的產業政策和人才政策。

這是緣於新港和新城這兩個地方一直以來的在『政府』角『色』方面的區別,新城擁有一個強力的『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和引導比較多,新城是一個威權制度國家,新城的國有經濟非常強大,談馬錫就是新城特『色』國有經濟的代表。而新港在殖民時期就奉行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缺乏對地區展的規劃和引導。這個政策在過去造就了自由寬鬆的自由港和快展的新港經濟,但是隨著新港製造業的外遷,而『政府』缺乏有力的引導和規劃,也造成了新港產業空洞化,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新港的表現就要比新城遜『色』很多。

目前的新港在經濟總量上要比新城更加龐大,新港的gdp達到了17oo多億美金,新城只有9oo多億美金,新港的gdp大約相當於新城的兩倍,人均gdp大致相當,新港的人口也近乎新城的兩倍,而新港在集裝箱吞吐量上,也是多年位居世界第一,過新城。

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受到金融危機衝擊的新城和新港都在轉型,新城憑藉『政府』強有力的產業政策和引導,逐漸走出危機,步入新的展通道,其中教育樞紐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展功不可沒,與新港在gdp方面的差距不斷縮,到2o12年,新城終於過新港,此後兩地gdp不時交替領先,不過人均gdp方面,新城就開始有較大的領先。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的2oo9年,浦江市的gdp就過了新城,也過了新港,而就在新城過新港的次年,也就是2o13年,平京市的gdp也過新城和新港。

暫且不內地城市的快展,新城能夠在gdp上快追上新港,與其在港口吞吐量過新港有關,也與新城透過教育樞紐港計劃,吸引國際優秀人才,並實行寬鬆的人才引進政策有關,新城人口從只有新港的一半多一點,逐步增長到新港的百分之八十,人口差距的縮,是新城能夠在經濟總量上趕新港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城的人才引進政策與教育樞紐港計劃息息相關,透過教育樞紐港吸引的人才素質普遍比較高,這讓新城在高階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的展擁有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援,也推高了新城的人均gdp,對新城順利實現經濟結構轉型揮了重要作用。

相比新城,新港在推進教育樞紐港的建設方面條件得獨厚,相比新城的高校,新港幾所高校在實力和聲望方面並不遜『色』,甚至還要更強。新港與新城一樣,國際化程度非常高,社會福利完善,稅收很低,但新港背靠內地,對華人學者的吸引力要比新城更強。雖然新城也是一個華人國家,但新城畢竟是南洋華人建立的國家,在繼承漢文化傳統方面,新城不如新港、臺湖,對眾多世界一流的華人學者來,兩岸三地的漢文化氛圍顯然更有吸引力,而對歐美學者來,同樣國際化的環境,新港的漢文化氛圍也能滿足他們更多的追求。

而在吸引生源方面,不管是新港還是新城,其國際學生有很大一部分都來自內地,而不管是從地理位置、文化、環境和政治等角度,新港都要比新城更加優越。至於對其他國家留學生來,新城也沒有明顯的優勢,甚至對東南亞國家來,背靠內地的新港也更有吸引力,畢竟隨著內地經濟的騰飛,東南亞各國與內地大交道的機會也非常多,新城的競爭對手不僅僅是新港,而是新港加內地的整體吸引力。

包飛揚道“教育樞紐港的建設不僅僅可以吸引留學生,更重要的是這些留學生可以成為新港展新經濟的動力,新港推進教育樞紐港的條件要比新城更加優越,但新城『政府』更有計劃,他們可以集中資源,在政策、資源等方面大力推動教育樞紐港計劃並吸引人才留在當地,新港要建設教育樞紐港,不僅僅要有一流的高校和吸引國際學生的計劃,還要有寬鬆和積極的人才落戶政策,以及相應的產業政策和產業計劃,只雍政府』介入,有力推進,全盤規劃,才能充分揮教育樞紐港的作用……”

喜歡一路青雲請大家收藏一路青雲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