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5章 鐵礦石碼頭

作品:《一路青雲

雖然市裡在大鋼鐵產業園區的規劃上面還有分歧,但是在天江鋼鐵工業基地一期專案規劃上已經大成了共識,相關的工作一直都在推進當中。

批資金迅到位,基地一期地塊上先按照規劃進行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電力、水務和道路等等,新浦鋼長流程鍊鋼專案一期、蒂森克虜伯的鍍鋅板專案、浦項的不鏽鋼專案、阿貝德的無縫鋼管專案也同期開始廠區的建設。

除了這些基本的建設專案,園區的一個重點專案就是新浦鋼配套的鐵礦石碼頭。

當初選擇園區位置的時候,已經考慮到鐵礦石運輸的需要,所以才選擇了沙浜鎮。沙浜有一個漁港,也稱沙浜港,漁港所在的海灣被稱為沙浜灣,沙浜灣所在外緣的天江航道條件還不錯,因為位於天江口,主航道條件實際上比高橋港區的條件更好,具有十五米水深的航道條件,不過岸線條件跟高橋港區差不多,近岸泥沙淤積比較多,離岸一百米水深只有十米左右,離岸一千米左右才勉強達到十五米水深條件,加上宜建港的區域不是很大,所以當初考慮建港的時候,沙浜灣並沒有列入考慮範圍。

沙浜鎮的岸線條件顯然無法滿足大型礦石船的直接靠泊,對礦石碼頭的建設有兩個方案,一是透過其他港口中轉,比如在離島中建設專門的鐵礦石碼頭進行中轉,包飛揚記得後世的浦鋼就是這樣做的,他們在馬跡山建了一個專門的鐵礦石港口,專門做鐵礦石的中轉,年吞吐量達到了五千萬噸,過很多大型港口。

另外一個方案就是對航道和港區進行疏浚,因為距離過十五米水深的主航道並不遠,透過疏浚以後,近岸港區達到最大十五米水深的條件並不是很難。當然,為了防止日後泥沙淤積,以後也需要定期進行疏浚,不過問題並不大。

沙浜之所以未能成為浦江港新港區的備選,主要是這邊位於天江口,風浪比較大,不像內河港,只要有岸線就能建泊位,沙浜港更加接近海港的要求,也就是要避風、避浪,沙浜港岸線外側有一座沙洲,形成天然的防波提和港灣,才適宜建港,而在沙浜灣之外,就沒有這麼好的條件了。

沙浜灣要建大型港口比較困難,不過用來滿足鋼鐵園區的物流集散倒是不成問題,整個沙浜灣進行全面、合理的開,未來散貨吞吐量過億噸也不是問題。

沙浜灣對浦江港來說,就是一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畢竟一個港口的建設,不是有碼頭泊位就足夠的,還要有配套的鐵路、公路系統,港口堆場、轉運設施,如果在沙浜灣建港,一樣要建一套完整的港口設施,相比之下,新高橋港區的航道條件雖然還不如沙浜灣,但岸線條件就好多了,可以建造的泊位數和港口岸線過沙浜灣的數倍之多,所以此前浦江港的計劃一直都是建設高橋新港。

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沙浜灣港口碼頭的方案經過招投標,最終還是由同齊大學建築設計院中標承攬,同齊大學的建築系實力很強,也擁有豐富的港口設計經驗,高橋港和天江沿線很多港口他們都曾經負責或者參與設計建造。

“對沙浜灣鐵礦石碼頭的設計建造,設計的標準一定要高……”

在設計碰頭會上,包飛揚對同齊大學設計院的設計團隊說道,設計院對這個專案非常重視,派出了一位專門負責港口建築設計的副院長帶隊,囊括了同齊大學設計院在這方面的幾乎全部精英。

“大家都知道,我國已經連續四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每年生產粗鋼過一億噸,去年全國消耗鐵礦石過兩億五千萬噸,而當年國內開採的鐵礦石不到兩億噸,而當年進口鐵礦石達到了五千多萬噸,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國內經濟的展,我們的鋼鐵生產規模還會進一步擴大,未來達到十億噸都不是問題,而我們對鐵礦石的消耗自然也會增加,雖然我國鐵礦石的產量也會增加,但實際上受到鐵礦資源的限制,國內鐵礦石產量的增長空間是有限的,這也就意味著以後我們鋼鐵產量的增加所消耗的鐵礦石,有一大部分都是要透過進口獲得……”

同齊大學設計團隊的成員基本上都是精英,除了一位副院長是教授,團隊中還有副教授一人、博士生一人,碩士生三人,這時候大學生都很稀缺,不要說博士生,碩士生都是級學霸級的人物,他們的思維也很敏捷,聽到包飛揚的話,有一個帶著黑框眼鏡的女生驚訝地說道“現在國內鋼產量一億噸,需要消耗鐵礦石兩億五千萬噸,如果鋼鐵產量真的達到十億噸,那就要消耗二十五億噸鐵礦石,哦,是每年要消耗二十五億噸鐵礦石,如果增量部分都要依賴進口,那就是二十二億五千萬噸鐵礦石,加上現在就要進口的五千萬噸,也就是說屆時我們每年需要進口二十三億噸鐵礦石?”

其他人也是聳然動容,二十三億噸,雖然對具體的資料並不清楚,但在這個時代,億噸大港並不常見,二十三億噸……每年進口的貨物總量大概也沒有這麼多!

設計院副院長陳宇生教授笑著搖了搖頭“這個只是估測,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比如鋼鐵產量增長十倍,達到十億噸這個目標看起來還很遙遠,我不說能不能達到,就算要達到,恐怕也需要很長的時間。”

那位副教授也笑著說道“我也贊同包區長對國內經濟前景的預測,隨著我們經濟國力的展,鋼鐵產量比現在增長十倍也不是不可能。不過現在全世界的鋼鐵產量加起來應該也沒有十億噸吧?經濟增長是沒有極限的,但鋼鐵工業就未必了,就像陳院長剛剛說的那樣,單純的增長可能要很長時間,而在此之前,就算鋼鐵沒有找到替代品,我們的經濟可能也要升級,不再依賴鋼鐵工業了!”

包飛揚笑了笑,這兩位高階知識分子說的話已經非常給他留面子了,畢竟他是匯潯區區長,還是設計院的金主,否則的話,包飛揚真的不知道他們會不會指著他的鼻子罵他胡說八道,畢竟十億噸的鋼鐵產量,委實有些太驚人。

而實際上不到二十年後,華國就達到了這樣的程度。

“國內鋼產量達到十億噸,也就是十幾年、不到二十年的事情!”包飛揚說道“科技在進步,鋼鐵的很多用途確實會被不斷替代,但經濟的展、需求的展只會更快,畢竟全世界達國家也就那麼二十多個,大部分地區、絕大部分的人都還沒有享受到達世界的生活,所以未來的需求將會十分驚人。”

“不過,剛剛這位劉子妍同學說的也不對,各位對鋼鐵產業可能瞭解並不多,我國是展中國家,原來的工業基礎相對比較薄弱,我們現在一年的鋼產量,就相當於改革開放前,三十年的總產量,甚至還要過。不過對鋼產量的統計,我們通常有兩個資料,一個是粗鋼產量,一個是鋼材產量,這兩個資料是不一樣的!”

“粗鋼產量和鋼材產量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粗鋼不是應該都要加工成鋼材,難道在加工的過程中還有損耗?”劉子妍好奇地問道。

包飛揚搖了搖頭“當然不是,粗鋼確實要加工成鋼材,不過鋼材並不一定都是粗鋼加工成的,比如我們新浦鋼的長流程鍊鋼專案,為什麼要說是長流程鍊鋼專案?既然有長流程,那麼就有短流程鍊鋼,實際上國內現在的鋼鐵廠基本都是長流程鍊鋼,而在歐美達國家,長流程鍊鋼的產量其實是在下降的,他們更多是短流程鍊鋼……”

“長流程、短流程,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嗎?是短流程鍊鋼的技術更先進嗎?”劉子妍問道,她是搞建築設計的,對鋼鐵行業的情況確實並不瞭解。

包飛揚搖了搖頭“這不是技術先進與否的問題,而是兩種不同的工藝流程。長流程鍊鋼就是我們現在做的,從鐵礦石開始,先鍊鐵,再鍊鋼,而短流程鍊鋼則不一樣,短流程鍊鋼不用鐵礦石,他們用的是廢鐵和廢鋼。”

包飛揚說道“達國家為什麼短流程鍊鋼更多,因為他們的鋼鐵工業擁有上百年的歷史,美國早在1953年,粗鋼產量就突破了一億噸,早就上個世紀就達到了一千萬噸,並在這個世紀的二十年代突破了五千萬噸,可想而知,經過一個世紀的積累,美國總共生產了多少鋼鐵。而這些鋼鐵使用的時間長了,就需要報廢,所以美國人就比較喜歡用廢鋼鐵融化後重新鍊鋼,不但環保,而且噸鋼的成本更低,目前除國內以外,鐵鋼比大致在o.6左右,也就是意味著大約有四成左右的鋼材是透過短流程鍊鋼得到的,美國更是高達百分之五十……”

喜歡一路青雲請大家收藏一路青雲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