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缺人(第1/2頁)

作品:《一路青雲

原本洪錫銘身前的大紅人,經常往省裡跑、這段時間非常高調的通城市常務副市長盧丁逸並沒有出現在這一屆通城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當中,而是調任省石油化學工業廳副廳長。雖然還是副廳級幹部,但是從省裡重點展地市的常務副市長,到普通的副廳長,這中間本身就有一定的落差。而且現在中央要進行機構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大,石油化學工業廳也是公認的最可能被調整的部門之一,一旦石油化學工業廳與別的廳合併,作為排名並不靠前的副廳長,很可能被直接調整掉。

在書記會上,並沒有人提及通城市最近兩起搶專案的事情,但是大家都知道盧丁逸被調整,就是在為這件事承擔責任。

書記會上透過以後,緊接著第二天的常委會議上正式做出對通城市委市政府班子的調整決定,尤正廷不再擔任通城市委書記的職務,提名為省代表大會常委會副主任,副省級;原本很有希望接替尤正廷擔任通城市委書記的閔博文受到這兩次惡意爭搶專案事件的牽連,並沒有能夠順利上位,洪錫銘提名省政府秘書長程化言回通城擔任通城市委書記,閔博文繼續留任通城市長。

程化言作為原通城市副市長,到省政府辦公廳工作兩年以後再度回到通城,成為通城市一把手,而通城市班子的很多成員都曾經是他的老領導。對此。有人擔心程化言壓不住局面,容易造成班子矛盾,不過由於省長洪錫銘力挺。並得到省委一把手王虹鋒的支援,這個任命還是得到了順利透過。

其實,洪錫銘原本也沒有打算採用這個看似比較激進的方案,按照他的計劃,尤正廷退居二線以後,閔博文、盧丁逸依次遞進,分別成為通城市的一二把手。從而可以確保他對通城市的控制,便於貫徹執行他的通城戰略。

但是沒想到閔博文、盧丁逸這兩個人不爭氣。通城市那麼好的條件,他們在招商引資方面竟然做不過海州,而且是在通城市最具優勢的造船業上。這讓洪錫銘非常不滿,那時候就已經動了要重新考慮這個調整方案的念頭。

隨後又爆出通城地區為了爭搶韓國大宙集團和美國唐盛集團合資的已經確定要到海州地區落戶整船製造專案。在韓國惡意詆譭海州形象的言論,事情最後鬧到讓大宙集團和唐盛集團向華夏駐韓大使館函求證,甚至連連外交部、外經貿等相關領導都驚動了。盧丁逸在事情生以後,只是一味推諉狡辯,絲毫沒有主動站出來承擔責任的想法,這些事情都讓洪錫銘非常惱火,最後決定將閔博文的位置保留不動、盧丁逸調走,並讓程化言下去主持通城市委的工作,作為讓省委一把手王虹鋒同意此次人事調整的交換。洪錫銘提出將盧丁逸調走後空出來的通城市常務副市長的位置陳雨城擔任的建議。

此外,通城市還有其他一些人事調整,透過這些調整。原本對通城市官場有著巨大影響力的通城市委書記尤正廷離開,省委省政府對通城的控制力得到加強,由此可見省裡對通城的戰略定位並沒有生改變,依然是要將通城打造成為江北省地區經濟的中心城市,這一次的人事調整也是為了這個戰略服務,將對這個戰略執行不力和不願意配合的官員調走。換上省裡空降的幹部,顯然更有利於戰略的執行。

聽到這個訊息。包飛揚特地給陳雨城打了一個電話,恭喜他到地方任職,而且下來就是通城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這麼重要的位置。

“飛揚啊,客氣話我就不多說了,在你們海州市鋒芒畢露的情況下去通城,我感覺身上的壓力很大。”陳雨城笑著說道,下去以後,能夠獨當一面,這一步對陳雨城來說非常重要,這一步走好了,以後的展空間會很大,但是這一步走不好,也會有負面的影響。

陳雨城到通城,也可以算是臨危受命,通城被省裡列為展重點,卻遲遲沒有動作,反而讓最近動作連連的海州壓過一頭,並在這兩次招商活動中丟盡臉面,如果通城再沒有動作,甚至讓眼下這種態勢持續下去,那麼丟掉顏面的就不僅僅是通城。

從兩個城市各自的條件來看,海州和通城都各有各的優勢,但是海州的基礎比較薄弱,要展起來,需要鉅額的資金進行投入,而要等海州的經濟展起來,才能夠對區域乃至全省的經濟展起到帶動作用。

相比之下,通城地區具有不錯的基礎,又鄰近滬城,展起來相對容易,又能將滬城的經濟影響力向周邊傳遞,所以省裡還是將通城地區的戰略等級放在海州之上。

省裡希望這一次的人事調整能夠讓通城市擁有新的氣象,並步入新的展階段,兩名新任的官員被寄予了深切的希望。

“通城的機會很多,我相信城哥你一定能夠做出耀眼的成績。”包飛揚笑著說道“我們海州的基礎比較差,到時候還要請你們多多支援呢!”

“哈哈,相互支援吧,我知道飛揚你的能量,要是有機會的話,千萬不要忘了我。”陳雨城說道。

經過這次人事調整,通城市的權力格局也生了一些變化,市委一把手程化言是省長洪錫銘身邊的人,市長閔博文原本也靠向了洪錫銘,而陳雨城則是王虹鋒的秘書,省裡對通城的控制力可謂大大加強。

海州市與江北省船舶公司的談判進度也大大加快,通城市爭搶專案的事件,讓海州市和江北省船舶公司雙方都意識到這個專案受到的重視。不僅僅是省裡重視,甚至已經已經中央的重視。如果雙方還是糾纏一些細枝末節,導致韓國大宙集團的合資專案出現問題的話。那麼誰也擔負不起這個責任。

有了這個意識,海州市和江北省船舶公司開始拋棄分歧、求同存異,因為這一次的合作對雙方都有利,所以當雙方拋開一些細枝末節的時候,很快就主要的合作條款達成了一致。

江北省船舶公司將籌集五個億資金入股海州的合資專案,並按照出資額分配相應股份。另外,江北省船舶公司還將另外籌資五千萬。入股海州船舶工業集團,具體股權比例則要等海州船舶整合完成。進行資產的盤點以後才能夠確定。

另外,海州要向江北省船舶公司提供合適的岸線與土地,江北省船舶公司將會考慮在海州建設自己的船廠。如果江北省船舶公司這個專案能夠落實,海州就將擁有大宙集團的合資船廠、江北省船舶公司和海州船舶三大船舶製造廠。單從從造船企業數量上看,可能還不如整合前的海州船舶企業數量,但是從實際規模還是整體產業實力上來講,海州地區的船舶公司都和之前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江北省船舶公司還是要先將前兩件事情做好,然後視情況才會考慮何時啟動自主船廠的建設。江北省船舶公司手上的現金並不多,要參股大宙集團和唐盛集團的合資專案與海州船舶工業集團,必須要啟動高大五個億左右的融資計劃,就算是資金上得到省裡支援,也僅僅能夠解決部分資金。因此這個如此計劃對江北省船舶公司來說比較吃力,這就意味著短期內江北省船舶公司也沒有能力啟動自主船廠的建設。

當然還有一個對海州市造船產業利好的訊息,那就是江北省船舶公司旗下的部分配套廠也會在近期前往海州地區進行考察。以確定是不是到海州地區建廠。如果最後能夠幾個配套廠在海州地區落地生根,那麼無論是對海州市還是對這些隸屬於江北省船舶公司的配套廠都無疑是一次絕好的機會。

****************************************

海州市修造船企業的整合方案也迅出臺,海州市委市政府領導們對此決心很大,排除了各種障礙,決定先出方案,再解決具體問題。

按照海州市裡出臺的方案。除了海軍船舶修造廠,其他幾家具有一定規模的修造船廠全部進行整合。包括海州船廠、墟溝造船廠、海州外輪航修廠、海州內河航運公司船廠、海東船舶修造廠等五家企業,整合成為新的海州船舶工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