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九章 韓國攻略(第1/2頁)

作品:《一路青雲

韓國為了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但是也得到了有力的經濟援助,更重要的是營造了良好的國際經貿環境,也為韓國的出口與經濟恢復奠定了基礎。相比之下,與韓國在很多經濟領域存在競爭,實力甚至比韓國更強的臺湖在重化產業方面不如韓國,經貿環境也不如,雖然在危機當中的表現更為堅挺,受到的創傷也比較輕,但是在危機以後,卻逐漸被韓國趕並甩在身後。

由於政治原因,韓國直到一九九二年才與華夏正式建交,因此華夏國內對韓國的瞭解還不夠全面,尤其是在民間。而一九九七年爆的金融危機對韓國來說是一次很大的考驗,透過考驗以後,韓國在綜合實力上已經領先四小龍當中的其它三個小龍。當然,新加坡和新港都有各自的優勢,但作為彈丸之地,在整體實力上又確實不好跟韓國相比。

韓國經濟能夠從危機中迅復甦,與華夏國的支援也有很大關係,在危機生以後,經過一九九八年的調整,從一九九九開始,韓國企業開始逐漸加大對華夏的投資和出口,很多企業正是憑藉在華夏市場上的收穫,得到快展,徹底擺脫了經濟危機。

徐若琳也聽懂了包飛揚的意思,她笑著問道“你這樣做,是不是叫作引狼入室?”

包飛揚笑了笑“也算是。不過狼終究是要來了,沒有韓國狼,還有美國狼、日本狼、歐洲狼。而且這些狼都已經進來了。相比較而言,韓國的狼還沒有那些狼兇狠,讓這些狼進來,也能幫我們成長。我們不能關起門來當小白兔,而是要與狼共舞,甚至做獵人。”

塗小明點了點頭說道“飛揚這麼說是有道理的,這些天跟韓國的企業接觸下來。不得不承認這些企業在很多方面都要比我們強。韓國獎出限入,但是韓國人並沒有固步自封。國內的競爭十分激烈,企業在技術、管理上都向國際水平看齊,他們真進入國內的話,確實能夠佔到一定的優勢。”

“但是與歐美日的公司相比。韓國企業的滲透性又頗為不如,哪怕是他們國內實力最雄厚的三星、現代和大宇這些公司,也不如日系的財閥和歐美的金融財團,至於其他企業,就更好合作了。”

徐若琳嬌俏地笑道“敢情你們既巴望著韓國企業,又看不起人家啊!”

包飛揚笑著搖了搖頭“這個就有點過了,要說企業,像日本、韓國都有一些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值得尊敬的企業。包括臺湖,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說起來,我們在這方面的表現就要差很多。我們的企業,還缺少在國際上競爭的經驗,更不用說是優秀表現了。”

“難道方夏陶瓷集團在包主任您眼裡也不算優秀企業?”徐若琳說道。

包飛揚搖了搖頭“方夏陶瓷集團才展幾年?方夏陶瓷集團是因為獨有的技術,靠一兩項先進技術,獲得迅的成長,這樣的企業並不少。但是能不能持續成長,那就要用時間來說話。在我看來。最起碼要十年時間,我們才能確定方夏陶瓷集團這個企業是不是扎牢了根基。”

“這個我贊同,其實就算是十年,也不能夠說就高枕無憂了,你看這次韓寶鋼鐵的破產,韓寶鋼鐵在韓國也算是排名比較靠前的大型企業集團,但是突然之間就倒閉了,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脆弱。”塗小明頗為感慨地說道。

徐若琳說道“這個也很正常,現代企業規模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多地參與到金融活動當中,很多企業為了追求高展與擴張,往往都透過負債經營,並因此面臨巨大的經營風險。”

包飛揚點了點頭,從大的方向上來說,技術進步讓人類不斷向前展,但金融卻是驅動和控制這一切的最直接的影響。韓國乃至東南亞經濟前兩年看起來繁花勝錦,但是隨著金融危機爆,這一切都成為泡影。

世界性的金融危機總是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生一次,並由此影響經濟的週期性波動,這就是宏觀經濟的大格局。

而從微觀方面來看,企業借債、融資,都與金融市場脫不了干係。新經濟的展一日千里,更離不開風險投資的推波助瀾。一個企業如果只依靠自身的積累滾動展,很快就會被人過,資本的力量能夠讓企業插上風帆,獲得飛快的成長,但同時資本的逐利性又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助推企業和經濟的展,關鍵時候又可能捅上一刀。比如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爆以後,歐美和日本將大量資金從韓國撤出,客觀上加了韓國經濟墜入深淵的度。

包飛揚搖了搖頭,他雖然緊趕慢趕,目前以方夏陶瓷集團和美國塔克石油公司為核心,加上外圍關係密切的唐家、黃家等,已經可以參與這種大事件的區域性博弈,但要說影響和主導,還差得很遠。

就好像這次經濟危機,他明知道危機的走向,但是卻沒有辦法阻止危機的生,就算是想要改變危機的走向,也力有未逮,只能夠儘量利用預判上的優勢,爭取更加有利的收益。

“怎麼樣,你們在韓國這麼長時間,總應該有些現吧?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給我?”包飛揚問道。

徐若琳俏生生地看了包飛揚一眼“有倒是有,不過你知道我是諮詢師,想要得到我的建議很簡單,付錢就行。”

“若琳在韓國的時間長了,被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腐蝕了,現在張口就談錢,這很好!”包飛揚笑著說道“但是我要先驗一驗成色。你說得好。有獎勵,說的不好,你在韓國期間的花費。全部自理。”

徐若琳不由翻了個白眼“我看你才是變得最快的,剛到韓國來,就立刻變身為資本家了。”

大家相互開了幾個玩笑,談起這段時間在韓國的收穫,塗小明和徐若琳都有很多想法。他們一致認為,韓國在鋼鐵、造船、煉化等重化工業方面,在汽車、機械等製造業方面。以及電子機電產品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

不少韓國企業都對到華夏大6投資比較感興趣。不過他們對華夏國內的情況並不瞭解,有很多疑慮。不過韓國也有一些企業對華夏市場比較瞭解,他們或者已經在華夏投資,或者準備到華夏投資。

“已經在華夏投資、準備到華夏投資、以及有興趣到華夏投資的韓國企業。大致可以分為成本導向型與市場導向型。韓國前些年展迅,國內人工成本高企,資源匱乏,土地緊張,導致企業經營成本抬高,產品價格在國際市場上失去競爭力。一些韓國企業看中的就是華夏低廉的勞動成本,土地成本,以及原材料獲取成本等等,他們希望到華夏投資可以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韓國山水集團想要到華夏生產中介軟體就是出於這樣的目的。”徐若琳這時候展現出高階諮詢師的風采,為包飛揚分析起來。

“市場導向就是一些韓國企業看中的是華夏的市場。韓國這幾年對華夏國的商品出口增長迅,這也讓韓國人意識到華夏國內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但是從韓國出口面臨著國內生產成本比較高,還要加上高昂的運輸成本,以及關稅,使得出口產品價格比較高,就會影響產品的銷量與競爭力。也會影響企業利潤。”

“為了擴大產品銷量、佔領市場,一些韓國企業也有意到華夏投資。比如三星集團就是這樣做的。”

“早期到國內進行投資的韓國企業大多是成本導向型的,現在逐步開始變成市場導向型為主,當然成本也是他們考慮的重要因素,但華夏國巨大的消費市場才是他們最看重的。”

塗小明笑了笑說道“若琳的分析比較透徹,我們之前也探討過,很多跨國公司都是衝著我們的華夏國市場來的。”

包飛揚說道“沒關係,市場和勞動力都是我們的優勢,華夏不但人口眾多,勞動力素質也比較高,勞動力成本優勢會越來越凸顯,我們已經在逐漸成為世界工廠。”

徐若琳點了點頭說道“另外,韓國的企業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喜歡抱團和扎堆。”

與之江的商人一樣,韓國的投資商也喜歡抱團,這其實也是大多數投資商所共有的特點,包括美歐日這些國家都是一樣,很多跨國公司都有自己的供應鏈企業,一個企業來了,往往要帶動供應鏈的一串企業。

“這是好事,這是不是說我們只要成功拉到一家企業去華夏國內投資,就會有更多企業跟過去?”包飛揚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