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少走彎路(第1/2頁)

作品:《重生之驕陽似我

在穿越回來之前,李陽的本職工作是做商場管理的。

所以其他的企業怎麼樣他不知道,但是萬達的情況他可是太懂了。

今天和王劍林說的這兩個問題,實際上都是萬達在展商業地產之中曾經吃過的大虧。

沒錯,從一個地方性房地產企業做到後來全國知名的商業地產集團,這個過程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尤其是在o2年和o6年之間,萬達也曾經犯過很多差點兒上企業萬劫不復的錯誤。其中最嚴重的一次,就是萬達同時啟動了四個城市的商場專案,結果因為資金鍊的問題差點沒把集團給拖垮。

具體的情況,大致是開始做商業地產的時候,王劍林是以房地產開的慣性思維來思考問題的。那會兒流行的做法是從銀行貸款,貸二年期,然後去做購物中心。

身份證-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等到了2oo4年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短融長投的弊端就顯現出來了。尤其是國家把購物中心列入限制展的七大行業之一,萬達的資金鍊一下子就垮了。

當時據說王劍林一個月暴瘦了十幾斤,最後開了一個總裁辦公會,決定除了已開工的購物中心,暫停其它全部的購物中心建設。然後集團高層集中精力尋找長期資金管道,最後多方聯絡,才找到了戰略投資,用股份換了幾十億,算是用出了一把血的方式解決了存亡的問題。

而人才培育方面,萬達前期做的其實也不好。

在萬達剛剛做商業地產之初,其實大部分的商場營業攤位是以出售給個人業主,然後由商場負責管理服務的方式。在o4年之前,這種管理模式沒問題,在o4年之前,個體經營本來就是個堪稱藍海的行業。基本上做生意的都能賺到錢,只有極個別的倒黴蛋做買賣賠錢。

可是在o4年之後,越來越多的個體戶下海,整個行業就不一樣了。

o4年那會,好幾個地處鑽石地段的萬達廣場,在此前商鋪賣的時候火得不得了,但是在開業不到兩年之後,整體關門。幾百個業主開始和萬達打官司。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原因,就是萬達的管理層很多都是在抱著老思想去經營商場。

商鋪在銷售之後,再進行商業規劃、整合,有兩個方面保證不了,一是經營的整體性,二是經營的有效性。特別是業主擁有了商鋪的產權之後,根本就不服從商場的管理。

商戶經營的不好,業主就要鬧事,萬達在道義上的責任又無法推脫,那段時間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等到了後期,萬達基本上都用的是國外的設計和管理模式。請的託伯曼公司專門負責設計和管理架構,在這之後,萬達的管理規劃和人流動線才趨於合理。根據後來萬達的核算,僅一項設計上的修改,就可以給萬達每年增加2ooo萬的租金。

李陽之所以今天跟王劍林提前說這些問題,就是想要讓萬達少走一些彎路。

塔讀小說ap.p<,完全開源~免費的網a文.小說*網-站.

誠然,他是知道萬達就算走一點彎路,也不會影響這家企業日後成為中國最成功的的房地產公司的。

但是彎路和苦難一樣,根本不值得歌頌。

像很多人都會說;啊,年輕人,年輕的企業走一些彎路是好事。

遇見這種人跟你說這種話,請直接就拿大嘴巴抽他臉。

因為很大可能,這些人也會在十幾年等你到中年的時候跟你說吃虧是福。再等幾十年等你老了之後,他還會跟你說人歲數大了要學會豁達。

一輩子都讓他被安排明白了。

在李陽看來,能少走的彎路,儘量就繞開它。

沒有人能夠從彎路里面學到多少東西,能夠提升自己實力的,永遠都是做對於自己有一定挑戰性的事情,並把它做成。

遇到困難解決困難,才能積累經營。

彎路算什麼?

本小。說--^站>點&~為a塔讀小說app

浪費時間和浪費精力。

它就這麼點兒意義。

好在李陽得苦心沒有白費,聽到李陽提出的兩個問題之後,王劍林仔細琢磨了一會兒之後,便認真的拿出了筆記本,將這兩個問題詳細的記錄了下來。

對於資金鍊的問題,他也非常的贊同。這個事兒其實也好解決,無非就是未雨綢繆,從現在就找一家銀行談好了,給萬達提供長期低息貸款。

這對於王劍林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先第一點就是萬達目前的企業經營狀況非常的好。屬於是告訴展期,這樣的企業在沒遇到困境的時候,其實是非常好談貸款的。但是同樣的,這樣的企業一旦遇到困難,想要緊急貸款,那就難如登天。

雪中送炭少,錦上添花多是人性,更是商業社會中普遍存在的趨利避害式處事方法。

其次就是,王劍林的家庭背景在這擺著。他爹雖然退下來了,但是仍然有一定的人脈和影響力——畢竟是當年走過雪山的。又在地方上當了幾十年的幹部。

倒是這個管理人員的問題,王劍林暫時沒有想到很好的解決辦法。

不過李陽提出問題的時候,其實就是帶著解決方案來的。

“回頭我給你聯絡一下中歐那面,那面近期還是培養了不少管理型人才的,我之前在中歐上emBa的時候,一些外企的同學有一些對目前的待遇並不滿意,回頭我給你問問,如果有合適的,能力突出的我直接讓他聯絡你。這兩屆的中歐emBa和mBa含金量還是挺大的,裡面有不少的能人。這些人有一定的國際視野,也比那些老外更加懂得國情。你只要稍微培養一下,就能夠揮作用。”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a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看著老王抓耳撓腮的模樣,李陽淡淡一笑。

“嘿!要麼說還得是你大陽呢。路子就是野啊!你不說我都忘了你還在中歐那種高檔地方混過來著。”

聽到李陽這麼說,王劍林哈哈一笑。

“諷刺我是不是?”

李陽咧了咧嘴,其實他剛才跟王劍林說這一屆中歐的含金量高,心裡是虛的。

為啥這麼說?

因為根據他所知道的,這一屆中歐的emBa班,最大的那個水貨就是他自己。

他在中歐呆了半年的時間,但是滿打滿算也就上了不到三個月的課。除去正常的休假之外,他請了兩次長假,用於處理集團和他自己的事情。

這還不算完。

實際上他在中歐並沒有正常畢業,在6月末那個時候他率車隊直接奔赴了災區,可是七月份中歐才結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