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言傳身教(第1/3頁)

作品:《重生之驕陽似我

現在的馬芸當然不知道他即將創辦的公司,在二十年之後會是個什麼光景。

他只知道李陽的一百萬投資,對於他現在來說已經是天大的利好了。

至於一百萬以後會變成十幾個億?

馬芸的想象力確實不錯,但是對於任何正常人來說,這想來都是不太可能的事情。相比於相信李陽那不切實際的期盼,他更在乎的是怎麼讓李陽再給一些支援。

這個支援,就不是資金上面的了。

之所以看重李陽,一直以來維持著和李陽的關係,除了看重李陽的財力之外,馬芸更加在意的是李陽的能力和他身後的人脈。

現在國內做網際網路的人已經不少了。

討論群伍6彡74彡67伍

不說之前的瀛海威張樹新夫婦,這一段時間在網際網路協會當秘書長,光是馬芸知道的會員就已經突破了四位數。

實際上,國內的網際網路創業熱潮已經掀起。

雖然在當下的階段,人們對網際網路本身是陌生的,但是所有人都相信這個新鮮事物會有廣闊的前景!

造成這種普遍社會感受的,是因為大洋彼岸的美利堅。

9o年代後期,全球迎來網際網路熱潮。在“高科技,新技術”的口號下,每個人都相信“這一次真的不一樣!”

97年到98年上半年,亞馬遜書店和雅虎等網際網路企業,其股價在一年內翻了1o倍,沒有人計算市盈率,也沒有人關心企業是否會盈利。

和6o年代的電子狂熱一樣,只要企業改名,加上立刻就會吸引風險投資家的大筆資金和公眾對股票的瘋狂搶購。

這種現象比比皆是,就比如美國一家名為“音像網路”的小公司,業務是在網上傳播各種電臺和電視臺的節目,自9o年代中期成立就持續虧損,而在今年年初在網際網路熱潮中把名字改成“廣播”,股價馬上身價百倍,從每股18美元上漲到每股74美元,然後進一步炒到每股3oo美元!

大洋彼岸的中國股市也緊跟世界潮流,上百家公司紛紛宣佈觸網,改名,披上高科技的外衣,忙著掛羊頭賣狗肉,開始瘋狂吸金。

無數投資、投機者,帶著希望與熱情,貪婪與夢想開始走進網際網路的大圈子裡。

塔讀.app,免費小說>.網站

在這場跑馬圈地的運動中,誰佔領一個山頭提出一個新的想法,可能就會是未來的霸主。

這一點馬芸絲毫不懷疑,但是在當下這個國內網際網路還沒有形成一個行之有效的秩序之前,他需要一個可靠的靠山。

能夠讓他用最快的度,在網際網路行業內聲名鵲起。就像是馬話藤那樣迅站穩腳跟,並獲得地位的靠山。

這個靠山,除了李陽他想不到別人了。

李陽看似一直都在將精力放在實業上,但其實在網際網路行業內部,他已經是大佬級別的存在了。

這不光是成功孵化了企鵝這麼一個聊天軟體,讓這一款即時通訊軟體從無到有,並迅透過央視廣告佔領該領域大部分市場份額的的關係。

除了這實打實的成績之外,能夠讓李陽在涉足並不深入的網際網路行業內名聲頗勝的原因,還有他對張樹新夫婦的投資。

作為網際網路行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張樹新夫婦在圈內還是有很大影響力的。

此前李陽資助二人二次創業,著重開網頁瀏覽器,並將瀛海威的業務整合的事情,已經透過張樹新夫婦的嘴巴傳開了。

現在李陽的名聲,在行業內就跟水滸傳裡宋江似的。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a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幾乎所有的年輕人想要在網際網路行業創業拿融資,第一個想到的都是李陽。

馬芸現在創業,雖然確定了專案,但其實他就只有一個專案。m

甚至就連這個專案都是隻停留在ppt的階段,至於什麼團隊,其他的一切……都還是個大大的x。

這一次之所以大老遠跑到京城來,一方面是求李陽投錢,另一方面……他也是想借著李陽的名聲,在權利蒐羅一些有能力的年輕人,和他一起把電子商務網站給做起來。

只是現在實際的情況和他原本的計劃生了一些偏離——他沒想到李陽這麼輕易的就拍板,給他投了一百萬。

剛剛拿了錢,後續的事情,老馬倒是一時間不太好意思說出口了。

要錢,人家給了。然後你拿了投資又跟人說現在沒有團隊,那不是找k嗎?

合著錢也出,團隊也幫著組,那還要你幹啥?

帶著這種尷尬和糾結,馬芸陪著李陽和中歐商學院的一眾同窗觥籌交錯了起來。

熱熱鬧鬧的作了一下午,直到司盈下了班,已經喝麻了的眾人才終於散去。

口口

司盈知道李陽這一段時間的心情都非常低落,難得看到他這麼盡興,倒也沒說什麼。進了門便幫著林小婉和張克明開始收拾了起來,看到李陽醉醺醺的,滿臉通紅,她無奈的拿了條毛巾用清水沾溼後扔了過去。

笑著接過毛巾,李陽使勁擦了擦因為酒精作用有些麻的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