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開啟網際網路時代(第1/3頁)

作品:《重生之驕陽似我

在這個世界上,很難有一隻耳朵真正的被嘴巴說服。

大部分的時候,人之所以能夠被別人說服,其實原因非常的簡單——這事兒,跟自己有利益關係。

而且是非常大的利益關係。

譚稀鬆被李陽說服了,不是因為她覺得李陽所謂的那個主意有多好,而是李陽那一番關於央視目前廣告隱患的分析,讓她格外的感到緊張。

該說不說,當下的央視其實並不是一個多麼講究情誼的平臺。

不論是對內也好對外也罷,在上級單位“完全市場化運營”的指導方針之下,這個全國最大的傳媒單位,是越來越變得趨利了,也變得越來越霸道了。

固然這裡面又譚稀鬆的功勞,但是作為一個當局者,譚稀鬆同時也旁觀著整個臺內的情況。

讓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是陳沛斯影像作品侵權事件。

陳沛斯是什麼人?

從1984年登上春晚舞臺,用一部《吃麵條》火遍了大江南北,成功將央視春晚舞臺變成了個人秀場的著名笑星。在陳沛斯火的這幾年,就連後來的小品之王趙大叔都無法在人氣上和其相提並論。

從84到97這十三年裡,春晚真正的壓軸小品,只能是陳沛斯和朱氏茂組合。

要知道在八四年之前,央視的小品類作品大多都是以典雅大方為主的,在陳朱組合的《吃麵條》之後,央視的小品類作品才向更加接地氣,更加活潑的方向展。

可以說,如果沒有陳朱組合,就連後來的趙大叔都不可能將小品類作品提升到能夠在春晚壓軸的高度上,成為全國人民最最喜歡的語言類節目。

但就是這麼個為央視春晚舞臺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人,這幾年卻因為一個影視侵權事件和央視的管理層鬧得是不可開交。

其實陳沛斯和央視的間隙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1985年的時候,陳沛斯表演小品《拍電影》——就是那個“我陳小二這輩子也沒見過這麼多錢啊!”那個。

當時因為劇情要求,他得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室外舞臺上,把冷水往身上上倒。

一般來說,在溫度這麼低的環境下被倒冷水,下臺之後怎麼著也得有工作人員拿個毯子或者幫忙擦一擦,或者拿生薑水喝點,避免感冒。

但是恰恰相反,在表演完小品後沒有一個人管陳沛斯。最後還是朱氏茂看到搭檔下了臺之後在後臺凍的嘴唇都紫了,衝現場的一個編導借了一件軍大衣給陳沛斯披上了。

但這也沒阻擋的了陳沛斯被淋感冒大過年的燒到四十度,在事後也沒有任何一個工作人員帶他去醫院看病,或者去探望。

在陳沛斯看來,這就是太不尊重人了,簡直是不把自己當人看。

因為這件事,陳沛斯當時對央視產生了一絲不滿。不過那個時候他並沒有說什麼,用他事後的話來說就是,當時春晚都很忙,工作人員疏忽可以理解。

可是隨後在86年,88年,89年生的幾件事又加重了他對央視的反感。

86年春節前夕,陳沛斯和朱氏茂沒接收到央視的安排。

兩人便以為這次的春晚沒他們的事了,所以就直接制定了個計劃準備出去旅行。

但誰知道在兩人即將出行之際,他們突然收到了央視的通知

通知中,央視要求他們在1o天內改完劇本,排練好小品,然後直接上臺表演。

這通知一看,陳沛斯整個人氣得不行。

想著“為啥不早說呢?自己的旅行計劃泡湯是小,可是自己完全沒有準備,就給自己十天的時間搞一檔節目,這不是難為人嗎?”

吐槽歸吐槽,陳沛斯和朱氏茂還是得頂住壓力,用兩個晚上的時間在旅館裡和搭檔朱氏茂磨出了《羊肉串》這部後來膾炙人口的小品。

1988年,陳沛斯表演小品《狗娃與黑妞》。在表演途中他想要另創新意。於是要求導演單機拍攝,用電影的蒙太奇手法打破時空限制。本來他的想法是很好的,是能夠打破傳統小品表演的形式的。但是誰知道,當時的總導演根本不在乎陳沛斯的想法。儘管這個年輕的小品演員把事情講得天花亂墜,總導演也沒采納這些意見。

在他看,小品演員只要好好表演就可以了,其他相關的事情,他們沒必要接觸。

這是陳沛斯第一次感受到了臺裡的霸道,緊接著第二年,陳沛斯同朱氏茂在排練小品《胡椒麵》時,央視臺長又一直找著他們問題。

作為一個外行人,他一直要求兩人照著自己不滿意的地方改來改去。

本來,剛剛才照著他的話改好。可誰知道下一刻,他又開始找問題繼續改這一處。

對於陳沛斯來說這可太煩了,要知道外行就是看熱鬧的,內行才是看門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