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野路子(求追更銀票)(第1/2頁)

作品:《重生之驕陽似我

說來可笑,在討厭牟其中這一點上,李陽和郭建新有共性。

如果非要分析其中的原因,最顯著的因素可能就是兩個人都還年輕,而且都是那種比較務實的人了。

郭建新今年剛剛三十一歲,李陽就更加年輕,只有二十四歲。

單論成就的話,目前的李陽肯定是沒辦法和郭建新相提並論的,但是作為一個穿越者,李陽也有著自己的傲氣。

不論是從一開始的徒手鍊金,還是到後來成立綏遠建材,李陽靠的都是自己的本事或者是藉助這個時代的大勢。可能坑死過對手,但是從來沒有忽悠過朋友,也絕對不曾拿這個時代的普通人當成是傻子。

這算是他對這個世界最起碼的敬意。

而牟其中當下的所作所為,說他是堅信自己優越也好,還是怎麼樣都好,做的其實都是靠著忽悠,放大炮,利用當下所有人都想要不勞而獲,一夜暴富的貪慾給自己造聲勢而已。

所以對於郭建新將自己比作牟其中的說法,李陽堅決是不能同意的。

這就跟三十年後,有人對你說“你怎麼跟長得糖果甜似的啊?”

這他媽不是罵人嗎?

“郭總,您這話我可就不愛聽了。”

當下,李陽就拉下了臉。

看著滿臉戲謔的郭建新,李陽原本打算循序漸進說服的想法,在這一刻直接煙消雲散。

對於郭建新兩次三番的輕視,他準備來點猛的。

“郭總,要是我猜的沒錯,您現在肯定特別缺錢吧?你那個高杆菠菜已經孵化成功,你現在想要將其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開,這可是個大專案。我們先不說南方,就說咱們北方地區。目前適合高杆菠菜的種植土壤,東三省加上內蒙地區,無法耕種作物的沙地和鹽鹼地怕不下十幾萬公頃。想要將高杆菠菜專案一炮而紅,至少你的種植面積也不能夠低於五萬公頃。涉及到的地區,也肯定不能侷限在龍江一省之內。我之前聽王董說郭總特別難約,想必這一段時間跑融資,已經跑斷了腿。”

郭建新本來是根本沒拿李陽這個在省內只能說是小有名氣的青年企業家的,所以自打李陽進門,他根本就沒把這個僅僅二十多歲的毛頭小子當回事兒。

剛才說的那些話,表面上跟李陽說的,但其實全都是說給王劍林聽。

畢竟王劍林為了這一次的會面,透過了一些政府層面的人脈關係,不看僧面看佛面,郭建新可以拒絕,但是不能得罪王劍林。

但是當李陽直接將他最近一段時間的所作所為一語道出,郭建新的眉頭一下子擰了起來。

“我們現代農牧業雖然沒有太多的資產,但是憑藉我郭建新的名聲,在銀行拿個幾十億貸款還是很容易的。我的生意,就不勞小老弟費心了。”

這話說的就相當具有警告的意味了。

要是換做正常人,想要繼續將這場會面進行下去,在收到這樣充滿警告意味,明擺著表明了主人已經不高興的話,肯定也就換話題了。

可是李陽已經打定了主意。

既然你特麼不拿我當回事兒,那咱們就把天往崩了嘮!

融入不了,那就佔領嘛!

冷笑著嘖了嘖嘴,李陽打了個哈哈“郭總啊,不是我替你操心啊,就你那個專案,十幾個億夠幹嘛的啊?農牧業自古以來都是高投入低產出的行當,特別是在已經工業化的當下,你想要把這個以高杆菠菜改善沙化和鹽鹼土地的專案做下去,在東三省內的投入,怕是就不能低於五十個億。我之前聽我一個北京的朋友說,北京富卓房地產公司的於新江於總對高杆菠菜這個專案很感興趣,想要用五千萬資金入股高杆菠菜這個專案,拿一半的股權。郭總對這個提議沒同意,但是最後卻和於總簽了個對賭協議,用高杆菠菜這個專案百分之三十的股份作為抵押,跟於總那借了五千萬,給許諾了百分之十二的利息。高杆菠菜這麼大的專案,郭總連五千萬都搞不定了,說明國內的融資達到了飽和,銀行那面已經沒有路,只能走民間融資這條險路。郭總,由不得老弟為你擔心啊。”

本來,郭建新已經做好了逐客的準備。

可是當李陽抖著腿,將他和北京富卓之間剛剛完成的借貸協議說出來,郭建新的瞳孔一下子緊縮在了一起。

郭建新之所以如此緊張,不是因為別的。

是因為就在上一週,這個借貸協議才剛剛敲定!

他這一次從北京回到省內,就是因為北京富卓地產借貸來的那五千萬資金已經到賬。他回來,就是想著用這五千萬,趕緊將此前和內蒙地區商定好的高杆菠菜培育基地啟動起來。

“這事兒你聽誰說的?”

冷冷的注視著李陽,郭建新厲聲問道。

借貸這個事兒,目前就只有公司核心心人員知道,對外郭建新完全沒有公佈。

他怎麼也想不通,李陽這個名聲不顯,平時又和自己沒有什麼業務關係的毛頭小子,怎麼可能知道公司的核心機密!

“郭總別問我從哪兒知道的,我就問問你有沒有這個事兒?”

面對李陽風輕雲淡的詢問,郭建新並沒有回答。

但是從他陰沉的臉色,一旁的王劍林和吳敬連已經知道了答案——李陽,怕是說中了這位的痛處。

在一陣死一般的沉默中,李陽勾了勾嘴角。

關於郭建新,他了解的不少。

這個曾經的中國富在三十年之後已經深陷圇圄,蹲了漫漫無期的監獄不假,但是作為一個以農業科技家的企業家,還是有一定知名度的。

很多後來的經濟學家和自媒體人,對於這個二十多歲就靠抄底了蘇聯遺產而家的傳奇企業家一直抱有很深的惋惜。

相比於同時期和郭建新一起抄底蘇聯家的那一批倒爺企業家來說,郭建新無疑是最值得令人惋惜的那一個。

和牟其中等人不同,郭建新在抄底蘇聯遺產賺取了巨大利潤之後,走了一條更具有前景的道路——那就是繼續抄底前蘇聯的科學技術!

這一點,美國人玩兒的是最六的,在國內的私人層面,郭建新可謂是蠍子拉屎獨一份兒。

他搞的按個高杆菠菜專案,其實也是一個非常具有前景的專案。如果他後來沒有出事兒,真的將這個科技作物在全國的沙地和鹽鹼地推廣開來,未必不能夠達成“為國家增加三十萬平方公里良田”的專案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