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試探(求追更銀票)(第1/3頁)

作品:《重生之驕陽似我

有了吳敬連這個評價,李陽在趙天成面前當即就支稜起來了——腰板。

這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有的時候自誇一萬句,不頂別人讚賞你一句。

但是更多的情況是,平頭百姓給你送萬民傘,不如領導一句“小夥子不錯”來的有分量。

雖然殘酷,但這就是現實。

綏遠好不好有沒有前途,趙天成了不瞭解?

當然瞭解,也非常的重視。可是吳敬連這個經濟領域的專家在席上將綏遠點名出來,那重視的程度可就又不一樣了。

更上一層樓哇!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趙天成以為綏遠的好,是建立在能夠為綏城帶來多少稅收,能為綏城帶來多少工作崗位這個“實用”基礎上的。

可是現在吳敬連這個專家的讚譽,將綏遠建材這個企業從實用基礎,提升到了政治的層面上。

這可就變了性質了。

因為在座的所有人都明白,吳敬連是什麼人?

是參與並影響了中國從計劃經濟體制到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大佬,他所說的東西,是和中央層面高度趨同,步調一致的!

也就是說,吳敬連認為健康的地方經濟結構,也就是上層所期望的經濟結構。

而吳敬連看好的企業,也就是中央所喜歡的企業型別!

一時間,趙天成看向李陽的目光火熱了起來,他甚至有些慶幸,自己在過去的這段時間裡扶持了李陽,參與到了綏遠公司的孵化之中。

將趙天成的表情看在眼裡,吳敬連呵呵一笑,道“趙市長,我不是仗著和李陽的關係,才這麼說的。目前中央那面也一直在默默關注著地方經濟改革成果,對於一些地方也做了細緻的調研工作,自然也就現了一些實際存在的問題。包括我剛才跟你說的,大型外企對地方經濟的影響過重。這些問題,幾位主管經濟的高層領導很重視。”

“吳先生,還請不吝賜教!”

見吳敬連說起中央決策層面的事情,趙天成激動的就差當場打起擺子了。

作為一個地級市的市長,這種層面的資訊,可是他踩著高蹺都得不到的。

哪怕是隻言片語,如果能夠參悟高層的意向,那對於他這個主管基層工作的領導來說,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

沒錯,就是機會!

眾所周知,當幹部的做好了一萬件事情,不如做對了一件事情。

什麼叫對?

自然是緊跟趨勢和步伐啊!

他的這種急切,讓吳敬連不禁莞爾

“賜教可談不上,就是咱們朋友之間聊一聊罷了。我跟你們舉個例子,就說我前些天看到的一個案例,南方某市前些年透過招商引資,將一家日本化工企業招商到了當地。

這個日企斥資三十多個億,成立了一個大型的化工產業基地。原本,這個地方和咱們綏城差不多,都是以傳統的林木採伐和加工為主,林下產業和農林畜牧業為輔。

但是在那個化工企業進駐當地之後,全市在過去的四年裡多出了七十多家中小規模的化工配套企業,大量的排汙廢水將當地的自然資源損壞的非常嚴重,原本的產業受到了非常大的衝擊。

你們想一想,這個日企當初過來,圖的是什麼?圖的不是說要為你當地創造多少的工作崗位,也不是說給你納稅多少,而是圖的相對寬鬆的環保政策排汙標準以及整個亞洲最便宜的用人成本。

所以現在,當地所面臨的情況就是,這個大企業引進來了,你要是現在要求對方收緊排汙,提高工人保障,那麼這家企業肯定就會在收回成本之後,撤離當地留下一地雞毛。

但是如果任由他們繼續這麼搞下去,你地方上既培養不出真正的產業鏈條,還要繼續忍受著這種錯誤招商帶來的嚴重後果。這個後果,包括當地老百姓的耕地,水源,生活環境汙染。原本還能夠過得去的農林產業和畜牧業遭受影響。

等到呆些年,咱們國內的用工成本一旦上漲,那個日企一撤,這個市的經濟肯定就完了。趙市長,你以為這樣的產業結構,中央會不會喜歡?”

聽著吳敬連舉的案例,趙天成和在座的幾個幹部是面面相覷。

從彼此的目光中,他們都看到了一陣後怕。

不顧眾人的目光,吳敬連的表情嚴肅了起來“現在有很多地方的幹部,為了求gdp,為了求一時的,一任的政績,不顧未來,不去用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揠苗助長,甚至是不顧百年之後子孫的福祉胡亂施為,這種現象在不遠的將來,肯定是要有帳算的。我們是要展,但是要的不是絕戶的展,而是可持續的展。我們中國的經濟振興,是以百年為單位的經濟振興,而絕對不是打了興奮劑一樣奮十年二十年,頹廢三十年五十年的振興。”

“所以在綏城走了一圈下來,我看到目前生產設施完善,未來規劃清晰,有完整的技術人員升遷渠道,人才培養孵化流程的企業,只有綏遠這麼一家。我由衷的希望,這樣的企業能夠越來越多。不光是在綏城,而是在我們國內的各個城市。都說實業興國,我們要的實業,就是這個型別的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