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李陽的格局(求追更銀票!)(第1/2頁)

作品:《重生之驕陽似我

面對劉奎峰丟擲來的問題,李陽是心思急轉。

他清楚的知道面前的這位副省長的分量,主抓經濟和展改革工作,並分管財政和審計等多項省內財政大權。可以說在經濟建設這一塊,劉奎峰擁有的決定權相當的大。

大到什麼程度?

不誇張的說,面前站著的這位褲腿上沾滿了泥巴的小老頭,現在做下的一個決定,甚至有可能影響未來五年甚至十年的經濟展,千萬人未來的命運。

而當下的九七年是個什麼階段?

正是省內在經濟體制改革程序中所處的關鍵年!

在原本的歷史中,龍江省的經濟體制改革其實是很曲折的,一方面作為中國的老工業基地,當下省內的重工產業佔據比例相當之高。可以說,即便是現在南方率先開始了經濟體制改革,走了市場經濟的道路有差不多五年的時間,但是在經濟展總量上,龍江省作為老工業基地中的二哥,依然不輸於南方達省。

可是另一方面,正是因為龍江省的工業底子太厚國企佔比太多,而且市場化浪潮進行的不夠徹底,在南方沿海多省紛紛打破計劃經濟的桎梏,全面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時候,東北這邊的改革步伐落了後。

一步慢,步步慢。

從97年開始到o8年的這十一年,在南方各省都已經完成了產業升級過程,開始享受市場經濟帶來的累累碩果時,東北三省卻已經因為錯過了最佳的產業升級轉型時機,又被國企體制下所養成的,人浮於事的作風所拖累,徹底的淪為了共和國的經濟吊車尾。

站在後來人的角度看當下,李陽不免覺得這裡面有劉奎峰這樣領導的責任。

但是這些話,他是肯定不會說的。

而且對於未來東北什麼樣,李陽也並不強求去轉變什麼。

他不是個特別博愛的人,對於自己的父母和街坊鄰里,他會毫無保留的去幫扶。那是因為李陽欠了這些個體太多的情誼沒有來得及償還,就被命運的黑腳一腳踹回了這個光怪6離的舊時代。

但是對於其他人,他並沒有這種感情。

如果說在不妨礙自己利益的情況下,他倒是樂於為家鄉人民做一些改變的。可面對劉奎峰這種上位者,在不知道自己那句話說錯就會萬劫不復的情況下,李陽絕對不會貿然的選擇去跟這位省五號人物,堂堂主抓經濟的副省長去講什麼大道理。

那不現實,也不明智。

“你這個小夥子,怎麼不說話?剛才不是挺能說的嗎?怎麼,我問你的問題觸及到了什麼忌諱不成?”

見李陽低著頭不說話,站在廠房門口看著遠方廣袤土地的劉奎峰嘿笑道“還是說,你覺得有些話當著我的面不好說?”

“哦,沒有。”

在劉奎峰的催促下,李陽趕緊抽回注意力,淡淡一笑後回答道“劉副省長這話倒是把我給問住了,我就是一個搞企業的,平時想的都是怎麼賺錢,怎麼擴大生產規模,然後怎麼能夠賺更多的錢。您這一下子問我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差距,我一時半會還真不知道從哪兒說起。

其實真要我說的話,森工建材廠其實也不錯,生今天的事情,在我看來其實只是管理和模式方面有些混亂造成的,你說他沒有揮出產業活力,我感覺也不客觀。畢竟,他們那面不是也帶動了很多的下崗職工再就業嘛。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這也是產業活力的一種。”

很顯然,李陽這種模稜兩可的回答,不是劉奎峰想要聽到的。

他無奈的搖了搖頭,用手指點了點李陽的鼻子尖“你這個小子不老實。剛才我看你眼睛滴溜溜的轉,肯定是肚子裡有慢慢一下子的話要說。

怎麼,你是害怕今天你和我說的話傳出去,讓森工那面聽到,回頭找你麻煩不成?那你大可放心,我跟你保證咱們今天的對話不會被轉述出去,我就是今天在看到了森工建材廠的情況之後,心裡面堵著一團窩火,想要聽聽各個方面的意見。

剛才趙副市長在森工建材廠生火災的倉庫前面跟我說了一些,我感覺心裡面舒服了點。但是又覺得這個心結沒有完全解開,所以才到了你這裡。在看過了你們的生產情況之後,我心裡是真的非常高興。”

再一次回身看了看工人們正在忙碌,生產線出轟隆噪音,彷彿一個全力奔跑的鋼鐵巨人般著的生產車間,劉奎峰攤了攤手“你看,你們沒有森工建材廠那面優質的木材原料,原本最賺錢的木方出口生意做不了了,所以想到了利用技術來彌補這個缺陷,努力的尋找出路和方向。最終和東北林大達成了戰略合作,引進了林大的人才和知識專利裝置——這是把內功先給修好了啊。”

“而修好了內功之後呢?我聽趙副市長給我介紹說,你這個企業老總又親自的帶著團隊去了一趟沈洋,在那面參加了木材產品展銷會,並且在展銷會上大放異彩,批就拿下了二百多萬將近三百萬的訂單,為工廠開啟了初步的銷路,搞出了很大的動靜。

甚至我前幾天看報紙,都看到了你們綏遠參加這個展銷會的訊息。這相當於什麼?這相當於是內功修好了,又練就了一套劍法。我負責的就是經濟建設工作,說實話省內像你們綏遠這樣規模的企業,很常見。佔地這麼點,草創班子,勉勉強強算是規模以上,我是瞧不上眼的。但是能夠散出這種活力的企業,省內並不多見。

所以我很想知道知道,你們是怎麼做的,是怎麼想的,這些想法做法裡面,有沒有值得提取,值得在我省的企業之間推廣學習的東西。”

一口氣和李陽說了許多,劉奎峰最後兩手一攤。

“話我已經跟你說明白了,怎麼,還得讓我這個五十多歲的人管你叫聲先生,你猜肯傾囊相授不成?”

“劉副省長言重了。”

劉奎峰把話說到這個份兒上,李陽趕緊做出惶恐的樣子,連連擺手。

又一次思襯了一番,李陽抿了抿嘴唇,道“其實劉副省長,森工建材廠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我並不意外。”

“哦?”

見李陽終於肯鬆口,劉奎峰來了精神“怎麼說?”

“您既然已經知道了我們綏遠和森工那面的恩恩怨怨,那我也就不瞞著噎著了。”

李陽狠了狠心,毅然道“先就是這個專案,本身就不是真真正正衝著為社會創造利益而去的。森工建材廠的成立裡面有著太多草率的決定;沒有進行過市場的調研,沒有經過認真謹慎的思考。

只是覺得說有日本人的投資,有日本人給提供市場銷路,這個專案就這麼定下來了。您是知道的,誰有都不如咱自己有。當一個企業連最基本的市場都被別人控制的時候,你說這個企業本身能有什麼出路?

現在和日本人合作,生產的東西能夠銷售的出去。可是萬一哪天日方企業出了問題,或者說是在經營過程中有什麼衝突不得不分道揚鑣呢,那個時候這個專案何去何從?”

劉奎峰一愣,隨即頗有感觸的點了點頭。

“確實,這個專案從根上來說,就已經歪了。雖然現在還沒有明確的證據,但是這樣的事情我見過不少。這裡面值得調查的蠅營狗苟,怕是不會少。”

雖然劉奎峰沒好意思直說,但意思已經很明確了——他已經開始懷疑,森工建材廠這個專案的成立過程,裡面有很多權錢交易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