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改變和不變(求追更銀票))(第1/2頁)

作品:《重生之驕陽似我

來市政府的時候,李陽整個人裝的是病懨懨。從市政府出來的時候,他可謂是紅光滿面。

跟趙天成的一番拉扯,最後的戰果不言而喻。

綏城經濟開區那面的地皮雖然金貴,可是經濟開區是幹什麼的?

就是為了招商引資,展綏城經濟,吸引更多的外來資本落戶綏城而設立的嘛!

按照綏城這邊的政策,招商引資辦是有權利根據外來資本的規模,給予包括用地,政策以及稅收等各方面優惠的。

作為後來人,李陽可是太知道當下這些個所謂的政策是怎麼回事了。

看起來每一項優惠性政策的實施,都有詳細的規章制度,但其實給誰不給誰,往往都是都是負責領導一句話和幾份報告的事兒。

這不只是天城,現在全國各地差不多都一個尿性。

既然這種便宜總有人要佔,為什麼不是自己?

知道趙天成有這個權利,李陽的腦筋早就打起來了。

只是礙於之前手裡沒有什麼合適的專案,沒辦法和趙天成提起來。現在有了這麼好的機會,他又怎麼能夠放過?

最後的結果,也著實讓李陽滿意。

被李陽死磨硬泡了一個多小時之後,趙天成終於鬆口,答應將綏城市經濟開區南側一塊麵積六萬多平,已平整好並且已經接通了水電基礎設施的地皮劃給李陽。

從規劃圖上看上去第一眼,李陽就相中了這塊地方。

當下裡,這塊地皮的周圍還是已經被政府佔線,但並沒有開出來的荒地。但是李陽知道,再過一年那裡就將會建成一條後來對綏城經濟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交通運輸線——也就是後來的高路。

而那塊地皮,就位於高路口處不到五百米!

在李陽o8年出去上了大學那會,那一帶他經常路過。如果沒有他這麼個不穩定的歷史因子,那塊地將會在99年劃撥給一個招商引資來的,名為“浩宇署業”的澱粉加工企業,然後會在大約1o年左右倒閉。再然後,那塊地就建成了一個物流園區。隨著1o年之後電子商務行業的展,那裡慢慢形成了一個囊括了三通一達,京東,順豐以及德邦物流在內大大小小三十多家物流企業的大型物流集散地。

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未來綏城的物資流通大動脈!

自感佔了天大的便宜,李陽走出市政府的時候整個人都是飄著的。

不為了別的,只因為那塊地皮實在是太值錢了。

就算是以後建材廠的生意搞不起來,等高路一旦落成,光是這塊地皮轉讓出去,自己最起碼也會有三五千萬的進賬。

帶著這種沒辦法和別人分享的喜悅,李陽讓趙克明開車先行回去公司,他自己則是溜溜達達的去了一趟市,買了一大堆的肉菜之後,這才去了服裝城那面,等祖美蘭李奉獻二人忙活完了當日的工作後,一起回到了家中。

自打正式入了冬之後,服裝城的生意比之前還好了一截。

現在營業額每天都能穩定在八萬塊錢以上,甚至到了週六週日或者是活動期間,都能突破十萬大關。基本上服裝城已經壟斷了綏城城區內的服裝零售,並且將周邊縣鎮小型服裝個體戶的批生意也攬了過來。

但是相比於服裝城剛剛開業那會兒,祖美蘭和李奉獻的工作量反倒是降低了不少。

手底下的人員,以及各項流程都已經理順了,其實服裝城的經營沒有什麼困難的地方。

下午六點半,三口人就乘坐計程車回到了家中。

之前接到了李陽的電話,鄒雲並沒有起火做飯。得知李陽買來了火鍋用的食材,老太太已經準備好了涮火鍋用的傢伙事兒。

見李陽和李奉獻拎著菜進屋,老太太立刻用圍裙擦了擦手,開始了嘮叨和埋怨。

“我下午這都泡好米洗好菜了,怎麼又突然尋思著吃火鍋了?這昨天做的菜都還沒吃完,你看看這又買了這麼多東西。糟踐糧食麼這不是?”

將手中兩大袋子羊肉卷和牛肉卷遞給了鄒雲,李陽咧嘴一笑,“嬸子,你就不會每天的菜分量做小點?一炒一大鍋,一頓吃不完下一頓還得熱。知道天天剩菜,你就做出來夠吃一頓的不就得了?”

“你這孩子站著說話不腰疼,敢情不是你下廚。小陽中午放學,就一個小時的時間,你奉獻哥和嫂子中午不回來,通常晚上到家都七點多鐘了。你說我晚上要是做正好夠一頓的飯菜,那明天中午我就還得單給小陽炒菜,時間緊不說,現炒的菜這小兔崽子還嫌熱,有的時候著急出去玩兒乾脆就不吃了。每天晚上多做出來一點,第二天早上對付一口,中午的飯菜也帶出來了。你沒來的時候,我這飯菜可好做了。就你來的這半年多,隔三差五的往家買東西,我這算計好的剩菜剩飯吃不了,扔了好多了。”

一面將牛羊肉放到一旁,鄒雲一面了狠,計劃著針對剩菜剩飯的挽救措施“再這麼下去啊,我看乾脆咱家養兩頭豬得了。就咱家現在這泔水,一年下來兩頭豬保準能養的肥頭大耳。到明年過年的時候還能吃上個新鮮豬肉。”

“噗、”

聽到鄒雲的計劃,李陽忍不住笑出了聲。

家裡現在條件好了,祖美蘭和李奉獻兩口子工資加起來一萬五千多,這收入水平別說在綏城,就算是放到當下的北京上海,也是妥妥的高收入人群了。

雖然兩口子每天依然忙忙碌碌,沒有什麼消費的時間和場合,可是就連他們倆自己都不知道,他們的思維已經生了潛移默化的改變。

最直接有力的證據就是——李奉獻原來抽的煙是八毛錢沒過濾嘴的鳳凰,現在都長毛到三塊三一包的牡丹了。

祖美蘭更是,只要看見服裝城裡的衣服樣版好,自己就留下一套——雖然天天穿著工裝,根本沒機會穿這些漂亮衣服。

就連李小陽同學,每個星期的零花錢都從兩塊錢漲到了五塊錢。

可以說,一家三口的生活品質,直接相比以前翻了一番不止。

唯獨李太山和鄒雲老兩口,還是用以前的老規矩過活。生活上沒有因為家庭條件的改善,而生一丁點的改善。

並且,對於全家興起的這股“奢靡之風”老兩口是深惡痛絕。

“哎呀媽,人大陽今天有喜事兒。這不是想著買點好吃的,慶祝一下嘛。再說了,大哥現在也在咱家住,這兩天我就尋思著哪天下班早買點好東西跟大哥好好喝兩盅呢。您就趕緊洗菜吧,可別嘮叨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