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著眼未來(求追更銀票!)(第1/2頁)

作品:《重生之驕陽似我

對於祖美蘭的性子,李陽是徹底沒了脾氣。

你說她小氣吧,其實祖美蘭在大是大非的事兒上從來沒犯過混。可你要說她大度,她有的時候又偏偏抓著點雞毛蒜皮不放。

思來想去,李陽就只能用“女人”這個詞,來形容祖美蘭了。

沒辦法,女人就是這麼難以捉摸。

要不怎麼說女人心海底針呢,是吧。

無奈的搖了搖頭,站在服裝城二樓賣場裡的李陽看了看來往的客流,轉而問起了這幾天的服裝城的經營情況。

對於服裝城的事情,祖美蘭是如數家珍“挺好的,最近幾天營業額已經穩定了下來。每天差不多都在十萬塊錢上下,而且我這兩天現,很多綏城周邊縣鎮的服裝個體戶都在咱們這裡成批的拿衣服。顯然是把咱這當成是批市場了,哈哈!”

“哦?”

聽到這個訊息,李陽破覺得好笑。

沒成想這個服裝城成立了之後,不僅是壟斷了綏城的大部分服裝生意,還從另一個側面搶了省會批市場的生意。

這倒是他未曾設想過的道路。

不過想想其實生這種情況也不讓人意外,畢竟綏美服裝城現在的服裝售價很是親民。對於這些平時拿貨量比較小的服裝個體戶來說,之前拿貨要去省會,不僅僅要坐好幾個小時的火車,而且因為批次比較小的關係,其實拿貨價很高。

就比如同一款服裝,綏城下面縣的服裝攤販去省會的批市場拿貨,可能一件要二十塊錢。但是給李陽這邊,成本價才十幾塊。李陽這邊按照百分之三十的加價率出售,賣二十出頭的價格。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服裝攤販來綏城這邊拿貨能省下不少的運費和住宿成本,這麼一算的話,在服裝城這裡直接把衣服買回去賣,甚至比親自去省會的批市場辛辛苦苦的拿貨,再用大包抗回縣城去更划算。

“昨天我想了一下,覺得對下面縣城和鎮級市場其實可以展開批業務的。這些小攤販雖然拿貨量不多,但是算到一起,也是一個不小的規模了。你想想,一個個體戶一次拿貨十多件,要是能穩定有一百個個體戶,那一天批的量就有一千多件。咱們就算再給他們讓一些利潤,賺的面仍然很大。本來我想再觀察幾天看看的,今天正好你來了。就先跟你打個招呼,要是這一塊做起來的話,我打算每件衣服給批客戶打個八五折。這樣咱們服裝城賣出去的量多了,也能更好的跟服裝批市場那面議價不是。”

見祖美蘭已經有了打算,李陽呵呵一笑,道“這些事兒你看著拿主意就成,批這個事兒要是有精力的話可以做。但是如果銷售忙不過來的話就算了,量是大了,但是利潤小了,而且咱們服裝城現在人力資源有限。搞批的話,肯定要抽調人手,到時候要是再因為這個,把正常的零售業務影響了,反而是丟了西瓜撿芝麻。我個人的想法,當下咱們服裝城還是儘可量的把口碑做上來,多多積累經驗,鍛鍊培養人才,特別是管理型人才,為以後的連鎖模式做準備。就像是你剛才說的,爭取明年上半年把第一家分店做起來。這才是正道。”

雖然不打算對服裝城的具體經營插手,可是這些方向上的問題,李陽作為老闆還是要替祖美蘭把把關的。

祖美蘭以前做小生意做習慣了,總想著不放過每一個賺錢的機會。但是李陽知道,這個時代缺的並不是機會。

九六年的當下,中國大地上可謂是處處機會。

真正決定未來十年誰是王侯誰是草寇的,是能不能在這個社會經濟猛步展的時期,打造出足夠硬扎的模式和品牌出來。

可能在服裝零售行業,這個道理表現的並不明顯。但是放在其他的行業,就顯而易見了。

比如說後來的國賊聯想,十幾年後做到了幾百個億的規模,但其實聯想有什麼?

要技術沒技術,要管理沒管理,但就是透過廣告和公關能力,把品牌打出去了。憑著政府內部採購訂單,以及不懂行只認牌子的消費者,愣是血賺了二十多年。直到李陽穿越回來之前的二零二零年,聯想這個大氣球才終於被逐漸覺醒了的國內消費者所認清。

而對於服裝產業來說,什麼批啊,什麼管理啊,這個那個的都沒什麼意義。真正形成規模,掌握服裝市場定價權和上級市場議價權,形成一整套完善的連鎖模式,在未來的十幾年的國內市場上,就絕對是一個現金奶牛。

特別是在o8年之後,服裝快消品不論是線下還是線上,都是殺瘋了的狀態。

什麼zara,優衣庫,on1y,以及後來吃著中國人的飯還罵著中國人孃的hm,這些國外服裝快銷品,那是賺的盆滿缽滿!

大連鎖模式,品牌效應,市場輻射廣度,才是服裝行業未來的主要展方向。

批什麼的......受到地域性影響太大,能賺幾個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