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再相遇(第1/2頁)

作品:《重生之驕陽似我

跟胡大勝等人談了一個多小時,關於怎麼讓廠子儘快恢復生產,拿到訂單的問題,李陽最終還是沒能商量出個一二三四五來。

如果按照這群幹部的說法,印刷廠是真的死孩子掉井裡——沒救了。

整個會議過程充滿了悲觀,這讓李陽感覺非常不好。

雖然不知道這些幹部此前為了復興印刷廠做過什麼努力,受過多少挫折,但是目前看來眾人是打心眼兒裡不認為印刷廠還能活下去。

想到之前這群幹部也同樣是申請下崗的人群中的一份子,李陽覺得這個會再開下去已經沒有意義了。

人心不可用,他們打心眼兒裡不認為印刷廠變成私營之後能夠扭轉敗局,說再多都是浪費口舌。

眼看著天色已經向晚,李陽便結束了會議讓眾人先行回去,只留下孫秀國值班。

李陽和於老四並沒有立刻離開,而是朝孫秀國要了此前印刷廠的賬目,留在了會議室裡檢視了起來。

不看還好,看到那些賬目,以及上面所體現的印刷廠過去一年的經營情況,李陽更上火了。

業務少的可憐,除了林業局這邊的內部報紙和一些檔案資料印刷業務之外,可以說是真的沒有任何盈利業務。

這麼說也不準卻,印刷廠在三個月之前還在為林業局的酒廠和罐頭廠生產包裝貼紙和紙殼箱包裝。但是這兩個廠情況似乎並沒比印刷廠強到哪兒去,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這兩筆業務的應收款,一直到現在還沒有收回來。

也就是說幹活了,但是沒拿到錢。

六點多鐘。

李陽揉了揉漲的太陽穴,合上了賬目本。

“李總,累了吧?我這有兩包好茶,我給你泡上?”

走廊中,留下值班的孫秀國看到李陽終於將注意力從賬目本上抽出來,立刻拎著暖壺和晚上解悶兒用的一個破收音機走了過來。

李陽對他笑著搖了搖頭,看著這位年過半百頭已經花白的老職工,訥訥道“老孫啊,你說咱們這個印刷廠,就真的沒什麼辦法,讓它重新振作起來了嗎?”

“這個......”

孫秀國滿臉的皺紋聚到了一起,猶豫了半天,最後只尷尬的笑了。

被夜色侵染的會議室裡安靜的可怕,只有孫秀國手中的破收音機,伴隨著沙沙的雜音放著評書。

因為雜音的關係,李陽沒聽出是哪個先生講的。

只聽到“嗙”的一聲驚堂木,然後一個模糊的聲音鏗鏘說完了那一回的最後一段;

“......一人把火,自燼其身。一人抱冰,橫屍於路。進前即觸途成滯,退後即噎氣填胸。直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如,今已......不奈何也~”

“......”

這評書,還真應景啊。

李陽無奈的咧了咧嘴,綻放出一抹苦笑。

......

接下來的兩天,李陽和於老四二人,在胡大海的配合下將廠裡方方面面的情況瞭解了一番。

其實也沒什麼好了解的,廠子的概況在此前辦產權轉讓的時候李陽和於老四都已經考察過了。人員和裝置情況也就那麼回事兒,一共八十多個半死不活的職工,裝置半新不舊但勝在齊全,類似畫冊、宣傳冊、樣本、書本報刊、雜誌、期刊、手提袋、包裝盒、掛曆、檯曆、封套、信封、摺頁、海報這樣的產品都可以做。

可以說除了人民幣之外,什麼都能印。

但問題還是那個問題,有裝置有人員,就是沒有業務。

將廠裡的方方面面都瞭解過後,李陽愈的覺得給印刷廠找幾個有分量的訂單,是眼下的當務之急。

趁著胡大勝重新安排廠裡的幹部班子,李陽覺得自己有必要親自去市場上轉一轉。

坐以待斃肯定是不行的,既然林業局這面沒有什麼能夠盈利的業務可以做,那不妨就將目光向外拓展拓展嘛。

抱著這種想法,他便帶著印刷廠的聯絡卡打車前往到了綏城市。

上午九點多,到了綏城市區之後,李陽先是走訪了幾家生產企業。

雖然印刷廠什麼都可以做,但當下很多業務其實根本沒有利潤可言。就比如書本報刊,畫冊掛曆這一類的印刷品,南方已經有很多規模比較大的印刷廠在做。以第一印刷廠的產能規模,根本沒有辦法和這類的產品競爭。

而諸如單位用的那些票據單據,一般來說又都是關係戶指定,在沒有政府背景的情況下,想要拿到這些業務根本想都別想。

而且說實話,這種票據印刷的業務也沒多大的賺頭。

要說目前的印刷業務裡最賺錢,而且最長遠的,還得說是產品包裝類的。

這種產品配套量比較大,可以有效的降低印刷過程中的製版成本。另一方面,產品內外包裝的訂單一般來說都比較長遠。

只要靠住了一家有規模的生產企業,印刷廠吃飽可能誇張了,但是存活下去絕對沒有問題。

只是可惜,李陽走了一小天下來,卻並沒有什麼建樹。

綏城這邊有兩家印刷廠,市區內的那些企業,大多都將訂單交給了這兩家。而且根據走訪企業接觸的負責人透露,市內的兩架印刷廠還是政府牽頭給談的訂單。

有政府的面子和關係在,就算李陽願意降低一些價格,對方的興趣也不大。

下午四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