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動圖式視覺幻境(第1/2頁)

作品:《骨錢令

賈行雲將塑膠袋遞還給劉青山,拍了拍手,起身往登山包方向走去,“疑似琥珀的粗糙檢驗方法很簡單,在野外條件不充足的情況下,我們多半採用其非導電特性和水浮測試法”。

賈行雲在登山包中拿出兩個密封袋,左手袋中放著黑色絨布和小片白色紙屑,右手袋中放著高約十厘米的扣蓋透明塑膠盒。

賈行雲提著兩密封袋走到原來的位置蹲下,邊拉開密封袋滑扣,邊解釋道

“琥珀的樹脂來源是古代松科、南洋杉科、豆科等植物分泌的萜類樹脂,而萜類樹脂是由萜類化合物組成。

其化學元素以碳、氫、氧為主,以及少量的氮、硫等其他元素,主要化學分子式為c??h??o,是電的絕緣體。其密度為1.o8cm3,質地輕,可在飽和的食鹽水中上浮。”

佟菲語聽著賈行雲的解釋,再看到袋子裡的物件,恍然,用掌肚蹭了下腦門,道“初中物理實驗之一,摩擦起電?”

劉青山呵呵一笑,韋世強以為老師是對佟菲語在洩不滿,擠進賈行雲和佟菲語中間的空擋蹲下,道

“其實英文單詞電子的書寫e1enetic與拉丁語中琥珀的單詞書寫一致,早就證實了琥珀的靜電性。”

見劉青山笑意漸收,韋世強趕緊閉嘴,默不作聲幫賈行雲撕扯已經不用再撕的白色紙屑。

賈行雲點點頭,輕輕拍了拍韋世強的肩膀,鼓勵道

“韋師弟說的不錯,羅馬時代的老普林尼記載,琥珀在古拉丁語中有多種不同名稱。第一種叫e1ectrum,這個詞最早是錫西厄人對一種白色、蠟黃色琥珀的稱呼。

然後,希臘人泰勒斯現了它的靜電性,稱其為ё1ektion,意為燦爛的太陽,傳承到拉丁語後寫成e1enetic。”

佟菲語暗暗咋舌,跟一群考古人在墓中交流,簡直就是在秀自己的智商下限,她默默擠了擠嗓子眼,腳步往後挪半步,讓蔣飛的攝錄機更能完美拍攝到面前的場景。

賈行雲戴上一次性丁腈手套,將方牌從密封袋中取出,右手拿著黑色絨布快摩擦在方牌上。

再將左手掌心中的方牌靠近白色小紙屑,見紙屑依附其上,點頭說了一說“靜電性測試結果符合,下面測試其密度”。

透明盒中是早已勾兌好的飽和鹽溶液,賈行雲說著“飽和食鹽水密度為1.33cm3,琥珀密度為1.o8cm3,且不溶於鹽水,我們來看看是否上浮”,便將方牌輕輕按進飽和鹽溶液中。

隨著賈行雲的鬆手,方牌慢慢浮了起來。

“好厲害。”佟菲語嘴裡不知怎麼就迸出了這麼一句,見眾人向她望來,她趕緊捂住了嘴。

“老師,初步判定為琥珀製品。”賈行雲眼中透出興奮,將方牌從鹽溶液中取出,在半空甩掉水漬,再用吸附紙將水吸乾,復又將其裝進密封袋,在考古隊員原來的標籤下面寫上“靜電性、密度測試,初判為琥珀特性”。

劉青山興奮勁頭更足,接過賈行雲遞過來的琥珀方牌,道“從方牌上的文字推測,如果這真是秦,或秦漢時期的古墓,那麼這枚琥珀牌的意義就不一般了。”

“您是指它的稀有程度,還是指它的特殊時代?”佟菲語情不自禁進入採訪環節,將話筒遞了過去。

劉青山往後微微仰脖,心中高興,並不介意這看似魯莽的行為,興趣盎然地對著鏡頭招了招手,指著手中的琥珀牌,道

“歷代出土的琥珀或琥珀製品,秦、秦末漢初的出土是很少的,僅見賈各莊一枚虎形飾,貴縣羅泊灣兩枚琥珀珠。

這枚琥珀牌,造型雖粗糙,打磨也不夠精細,卻貴在雕有文字,可作為判斷墓主人時代的重要依據物之一。”

“那如果以價值來判定,這枚琥珀牌貴嗎?”佟菲語弱弱問了一句,瞟了一眼賈行雲,默默低下了頭。

“你說呢?”範曉紅在對方看不到的地方給了她一個白眼,“故宮博物館收藏有一枚比這小很多的清代橢圓琥珀齋戒牌,能跟故宮博物館藏品比較,且年代更為久遠,光研究價值就不可估量,若論金錢價值,呵呵。”

劉青山撫掌,欣慰點頭,道“小范說得對,考古不是看出土物值不值錢,而是看研究價值,如果能從上面推斷、甚至篤定某個歷史事件,就算一塊普通的石頭也是無價之寶。”

賈行雲將物件細細收拾妥當裝入登山包,脫下一次性丁腈手套,放進備用的雜物處理袋中,朝躺在牆邊的孫飛鞠了一躬。

眾人默然,依次朝孫飛鞠躬,在劉青山的帶領下再次往前探尋,頭探燈的燈光越來越遠,葬坑附近的光線陷入明暗交替,繼而昏暗。

孫飛的屍體靜靜躺在牆邊,胸口透可見地板的兩個窟窿早已乾涸,此時漸漸滲出淡黃的滲透液。

滲透液如麵湯沸騰前迷漫出圈圈白沫。

窟窿四周雜亂的烏紫筋條和肉碎悉悉索索蠕動起來,“他”霍然睜眼,眼球漸漸凸起。

死魚灰的瞳孔那抹黑色慢慢消散,一種渾濁暗黃的顏色在眼球上瀰漫開來。

只是剎那,似有絲線遊走,凸鼓的眼球又慢慢凹進眼窩,無力的眼簾漸漸合上直至成縫。

突突兩聲。

眼簾尚未合攏,又再次撐開,兩枚沾滿粘稠液體的死灰眼球迸射出來,從“他”無聲張開的嘴裡跳了進去。

墓道來路頂壁上,傳來吧嗒吧嗒的聲響,一個如壁虎一般貼在上面爬行的東西懸停在孫飛的上方。

它轉了轉頭,再轉了轉頭,再轉了轉頭……

……

賈行雲一行六人行進不過半個小時,轉角,前方豁然開朗,眼前所見,驚得六人張大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