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說好的劉氏不識字呢?(第1/2頁)

作品:《貴女穿書守則

要讓夏初說,這段神奇的家史中,最令人好奇的不是祖爺爺怎麼救的先皇,而是老夫人劉氏……她完全著手可以寫一篇《論泥腿子農家女如何演變成完美誥命夫人》的進化論,而且保證供不應求,能夠大賣!

劉氏的婆婆可不是個善茬兒!

比起農女出身的劉氏,那位老夫人倒也是讀書人家的女子——祖爺爺娶妻的時候,家中還薄有恆產,他本人也過了童生試,成了有名分的讀書人,自然能取個門當戶對的妻子。

可以想象,這位祖奶奶在經歷了丈夫數次不中,家境一落千丈後又復起得生活,經歷這些種種的變故之後,並沒有奔著宅心仁厚的方向而去,而是走向了另一個尖酸刻薄的極端。

她百般端著好人家女兒的架子,捧著她那個小小的五品誥命,萬分的看不上劉氏——一看到劉氏,她就忍不住想起當年那個,連件好衣裳都沒有的狼狽的自己!

她粗鄙,泥腿子出生,大字不識一個也就罷了,她還好幾年不生孩子!

所以,給夏老爺子納妾就成了必然。

夏初相信這位祖奶奶一定起過讓兒子休妻的念頭,只是最後沒有成行罷了。

而劉氏卻在婆家諸多挑剔的情況下,守住了自己正妻的地位,不僅贏得丈夫的尊重,小妾乖順,就連庶子也敬她如親孃!

……很難令人相信,這位大氣寬容又睿智的老夫人,她曾經真的是個大字不識的農女!

夏初覺得,要是上輩子她也有這位的手段,說不定也就不會落的一個一生無子的下場了!

不過做皇后與給一般人家當正妻不太一樣……至於哪裡不一樣,反正她是從來沒聽說過有哪一家的皇后敢對著皇帝老子鬧脾氣的。

在皇帝面前皇后也要自稱臣妾……她先是臣,而後才是妻!

劉氏換下一身檀香味兒的大衣裳,裹著一件毛氈挾著孫女兒,在榻上讀起了經書。

屋裡燒了兩個炭盆,暖和的很。

過了一會,夏初又有些昏昏欲睡。

老夫人揮揮手,顧嬤嬤並芸香兩個便識趣兒的出了內間。厚實的棉布做的布簾子放下來,擋住了外頭的寒氣,因怕她們在屋裡呆久了氣悶,窗欞支開留了條小縫兒。

寺廟裡留客的屋子依然質樸,屋內不過一床一塌一張書桌,幾個簡陋的木架子上擺著炭盆取暖,就連外間的熏籠,都是她們從自家帶來的。

半夢半醒間,夏初察覺身上動了動,手上卻沒什麼勁兒,眼皮勉強隙開,只見一個身影坐在書桌前,正執筆寫著什麼……

她一個激靈突然整個人都清醒了過來!

老夫人不是不會寫字嗎?

劉氏是真正意義上的農家女子,據說她從小做家務,養豬養家禽,農活小能手,是當時那片兒百裡挑一能幹的好閨女。尤其是機緣巧合習得的刺繡手藝,養活一家人吃飯無壓力!

但她不識字,她爹孃是老實巴交的農人,除了掌握著一手伺弄莊稼的好活計以外,大字不識一個。最近的私塾學堂都在鎮上,她也沒機會偷偷學認字。

就是嫁人之後,她也是一樣忙忙碌碌的,夏老爺子年少的時候還期盼過婚後生活,期盼過諸如“紅袖添香”之類的事情,但娶了這個媳婦以後他也放棄了這種不切實際的念頭!

後來夏家跡,老人家為了好看給劉氏買了兩個丫頭充作陪嫁——就是顧嬤嬤與魯嬤嬤兩人——連嫁妝單子都重寫一份並添置齊全,硬生生的把個貧下中農的劉家給硬生生折騰成了富農……地太貴,沒捨得買,也就沒當上地主老財。

當然,如今的劉家,早就不是當年那憋屈樣兒了。

有了一個“嫁得好”的閨女在,劉家也慢慢過上了家致富的生活,看著親家的興衰變遷,劉家人得出一個結論要想過上真正的好日子,家裡的哥兒得用那老牛耕田的力氣去讀書!

當然,劉家沒有人夏家那耕讀人家的家底,折騰了二代人也就出了一個七品縣官,不過這在當地已經很了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