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葡萄酒

作品:《地平線上的莊園主

“對了,白洋你說的珙桐在哪?”段院士突然從震驚中回過味來。

“在後山。”白洋有些無奈,這老頭兒還記著呢。“雖然不遠,但路不太好走,段院士咱們先安頓下來,吃完午飯,我帶您過去看,怎麼樣?”

滇西北地區氣候溫和,並不酷烈,但因為屬於高原地區,紫外線還是相當強烈的,白洋可不希望頂著烈日,帶一群國寶級的人物穿行,出點問題,他可就真的難辭其咎了。

上了年紀,精力減退的厲害,一路上舟車勞頓,不說是他,就是那些老夥計們,也是滿臉的疲態,段院士只能是從善如流。

畢竟人老不以筋骨為能。

“段院士,這個季節也不是鴿子樹的花季,您現在去,可是失色不少。”

“不過我在電腦裡存了不少影片,就有關於鴿子樹的,您可以先看看。”見段院士不在堅持,白洋也是投桃報李,不能讓人家完全失望不是。

“影片?”段院士心神不由得一陣,雖然影像資料不如到現場考察來得直觀,一些端倪還是能夠看出來的。

“走,走,咱們趕緊。”段院士聞言一把抓住白洋的手腕子,急不可耐地催促道。

白洋滿臉的尷尬,這屆院士真難帶!

“段院士,影片都在山上,咱吃完飯再看怎麼樣?正好大家趁吃飯的功夫歇歇腳。”白洋不敢掙脫段院士的手,只得細聲細語地勸諫。

“段院士,白總說得對,咱們這裡是高原地區,比不得平原,消耗大,容易疲憊。”一直甘當小透明的宣傳幹事適時地走出來,跟著幫腔。

段院士微皺了下眉頭,不情願地點了點頭。

雖然一個小小的幹事不放在他的眼裡,即使是縣高官也一樣,但他不是一個固執、眼高於頂的人,在人家的地面上辦事,少不得地方政府的支援。

餐廳是寨子裡的一個倉庫改建,走近餐廳,五六十年代的建築氣息迎面撲來,讓幾個年紀比較大的院士倍感親切。

時間其實有些晚了,餐廳裡吃飯的遊客並不多,一個個特別悠閒,時不時地拍幾張美食的照片到朋友圈裡,三五友人交流著心得。

後現代簡約風格的餐廳恍如時光流轉在老式餐館的人情味。

餐廳裡,大伯、二伯、蔡崇文、曼青幾人早早的就做好了接待準備工作,對專家們的到來可謂是翹以盼。

簡單的介紹之後,接風宴正式開始。

一品豆腐、神仙鴨子、早春露水菌、龍井蝦仁、清蒸鰣魚、肉炒韭黃、香煎抗浪魚、酒釀赤鱗魚、羅漢齋、秋筍燴雜菌等等,這些菜式偏清淡又不至於味道寡淡,正好用於招待幾位院士。

“各位專家,在入席前我提前宣告啊,所有的菜式我們都是就地取材,可不是鋪張浪費啊。”白洋可知道越是有學問的人,就越固執,他可不希望在吃飯的時候,出現什麼不愉快。

不是鋪張浪費?一群專家都是面面相覷,這不是鋪張浪費,什麼是鋪張浪費?

見幾位院士臉色變了,白洋剛想繼續解釋,卻被雷老阻止了,只見他衝著桌上的幾位專家教授拱了拱手,“抱歉啊,諸位,我這學生呢是有些孟浪,但這些絕不是他的虛榮心作祟,我在這裡住了不少日子,一日三餐不說有現在這麼豐盛,卻也差不了多少。”

雷老一席話軟中帶硬,自己的學生只有自己能教訓,旁人在他眼裡並不算什麼。

段院士幾人臉上有些燒,人家準備了豐盛的宴席招待自己,這不是教訓人家的理由吧。

白洋是個通透人,他和雷老更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而且今後還要仰仗人家呢,不是自己有了系統商城就天下無敵一樣,帶領寨子家致富就像喝涼水一樣簡單。

看著幾位老專家尷尬的表情,白洋趕緊說道“諸位專家老師,您幾位算是來著了,我們寨子別看窮鄉僻壤的,但歷史一點兒都不短,從明朝後期算起,有幾百年的歷史,一直是耕讀傳家,最講究卻是吃,寨子裡的宴席吸收了魯菜、蘇菜、浙菜、徽菜以及川菜的精華,與滇省少數民族不斷融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因為幾位專家老師江南以及京都的人居多,做得比較清淡,不知合不合口味。”

“幾百年?耕讀傳家?”彭教授聞言咋舌不已,他是社會學專家,主攻民俗、宗教、傳統文化等等方面,知道白洋的話中透露出什麼樣的底蘊,分明就是宗族文化、耕讀文化的活化石,可一點兒都不敢小看。

白洋端起酒杯,遙敬幾位教授,笑著說道“鄉土人家沒什麼好酒,都是一些鄉下土酒,大家別嫌棄。”

一席話,一杯酒,讓氣氛重新熱絡起來,酒桌文化在中國舉足輕重,老專家、老教授都是酒精考驗的戰士。

“好酒,這這滋味好醇厚,白洋你這酒是果酒吧,但如此醇厚濃郁的果酒,我還是第一次喝。”彭教授一杯酒下肚,甘甜微酸,濃香馥郁的氣息瀰漫開來,從內到外渾身通透,比吃了人參果、蟠桃還來得舒爽,感覺身子都輕了二斤。

“這是葡萄酒。”白洋為彭教授滿上,看了眼酒杯內黃中微綠的酒液,笑著說道。

“這不可能。”不僅僅是彭教授,整桌的人都驚呆了。

“怎麼不可能?”白洋就知道他們是這副表情,指著杯中的葡萄酒說道“酒是葡萄酒沒錯,只是有別於歐洲的葡萄酒釀造工藝,我們這兒葡萄酒加了酒麴,然後用特殊工藝釀造而成,而酒麴也是一種特殊的酒麴。”

“難道?”彭教授驚愕地看向白洋,他雖然不是考古學家,但他知道曾經出土的商代葡萄酒就是一種酒麴酵的葡萄酒。

葡萄酒在中國的展一直是斷斷續續的,來自西域的葡萄酒釀造技術在歷史的時間線上與本土技術不斷融合,在元明兩代展到最高峰,因為清代統治者不喝葡萄酒,葡萄酒的展也是戛然而止,直到清末西方的葡萄酒隨著列強的槍炮來到中國,中國的葡萄酒才重新啟航。

“沒錯,就是明末失傳的葡萄酒釀造技術,我們這裡一直保留著,並且不斷地改良,才有了今天的醇厚味道。”白洋點了點頭。

靠,這豈不是說葡萄酒的品種又多了一種?

喜歡地平線上的莊園主請大家收藏地平線上的莊園主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