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傅文(第1/2頁)

作品:《公主的心事(清穿)

這幾年京裡頭一直不大平靜。

四爺在雍正二年對十爺出手, 雍正三年發落了年羹堯, 雍正四年將八爺九爺削爵幽禁, 雍正五年又將隆科多革職抄家, 一擼到底, 長子嶽興阿撤職、次子玉柱發配黑龍江。

京中不少的高門大戶都跟八爺這幾個風雲人物有不少牽扯, 故而誰家倒黴了,誰家被抄了都不是新鮮事了, 京城群眾最近聽多了,都麻木了。

大環境如此的情況下, 禮部侍郎李榮保大人府上兒女親事的傳播價值就高了起來, 如同一股清流注入了京城八卦圈, 為京城百姓貢獻了不少聊天素材。

雍正四年十二月,和碩淑慎公主下嫁博爾濟吉特觀音保。

次年二月, 淑慎公主有孕, 四爺給公主和駙馬賜下貢緞、珍玩若干,由衛隊快馬加鞭去科爾沁送賞,富察傅文恰在這支隊伍當中, 被前來接旨的蒙古王爺博爾濟吉特哈爾巴拉看上了。

哈爾巴拉連夜寫了請安折給四爺,認為富察傅文和幼女娜仁託婭很是合適,希望四爺能給他一個恩典,成全這樁兒女親事。

傅文作為李榮保大人的嫡長子, 人生得好,功夫也是極出挑的,據說四爺在閱兵時候, 一見到傅文就十分喜歡,當即就賞賜了侍衛出身。

四爺收到這請婚摺子還挺開心的,立馬就給了哈爾巴拉肯定答覆。這年頭不光公主能撫蒙,公子也能啊,怎麼能不叫人美滋滋呢!

京里人對李榮保大人就很羨慕了。富察家怎麼就這麼好的運氣呢,富察大姑娘嫁了皇四子為嫡福晉,嫡次子傅玉又很得皇上重視,據內部可靠訊息稱,傅玉很可能是接下來的駙馬第一候選人。

現在李榮保的嫡長子傅文又被蒙古王爺看中,即將成為蒙古吉囊博爾濟吉特哈爾巴拉的女婿,娶得還是最得哈爾巴拉喜歡的小女兒,雍正六年就要完婚了,那嫁妝還不是大把大把的!

這富察家是什麼運氣啊,李榮保上輩子是條錦鯉吧?

誰知沒過多久,小郡主娜仁託婭不滿意父親定下的婚約,留下一封書信後,跟著旁人私奔了。

而這個“旁人”不是別人,正是娜仁託婭那早逝五姐的丈夫,娜仁託婭的親姐夫。

娜仁託婭的親事大清皇帝賜婚的,哈爾巴拉不敢隱瞞四爺,又連夜給四爺寫信說明情由,表達了自己對女兒無奈、失望和痛心指情。

四爺小小地震驚了一下,這小郡主看著挺靠譜兒的一個姑娘,沒想到做起事情來這麼奔放。

娜仁託婭畢竟是蒙古吉囊的郡主,四爺以後還很用得到哈爾巴拉這個人,不能就這麼不管娜仁託婭了。

傅文奉了四爺的旨意去追郡主,還沒過直隸呢,遼東那邊就傳來訊息,說是郡主在外不小心誤落山崖,人沒了。

得,這也不用追了,回京找皇帝覆命罷。

沒過多久後,娜仁託婭又回到了科爾沁,對父親說是中間傳信的人出了岔子,她其實並沒有死,也不想逃婚,只是想出門散散心,並且早已決心跟姐夫不再往來。

郡主回來了,婚約又沒解除,按理說應該履行。然哈爾巴拉一直沒個準話,不說要嫁也不說不嫁,搞得大家都很疲憊,尤其是富察家。

靜儀記得自己第一次見傅文時,他就因著練武時候臉著地了,阿瑪壽宴都不許他參加。第二次再聽人提起,竟然又是攤上了這種倒黴事,靜儀都不知道怎麼說他才好了。

據四爺那裡的可靠訊息稱,傅文是傳旨時候被哈爾巴拉看上了的,娜仁託婭和傅文面都沒見過,屬於盲婚啞嫁。看十爺和博爾濟吉特氏這對夫妻就知道,傅文作為富察府的嫡長子,又得四爺賞識,大好前途就在眼前,對於娶蒙古郡主可能並沒有多大興趣。可既然四爺給兩人賜婚了,這就是政治任務,是臉面,也是榮寵,由不得富察家不應著。

可誰能想到娜仁託婭會在半途跟姐夫私奔了,王爺來信,傅文也只能奉四爺的命去追。結果追到一半,就有訊息說娜仁託婭落下山崖死了。

縱然娜仁託婭有千錯萬錯,可人既然沒了,大多數人都會同情死者。此事傳回京城後,又有謠言傳出,傅文見到未婚妻後半點情面都不留,生生把郡主給逼死了,實在是個極為狠心之人。

哈爾巴拉怨恨傅文逼死了女兒,李榮保也去四爺跟前請罪。

靜儀都驚呆了,這人多冤枉啊,娜仁託婭是跑到東北去“散心”了,身亡的訊息傳來時候,傅文人還在直隸,根本沒去遼東,郡主死了活了關他什麼事,他還能隔空打物,一打三千里啊?

這些本就不是什麼光彩事,卻在外頭傳得有鼻子有眼的。這事情要說沒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靜儀一點不信。

知道這些的,只能是傅文的親近之人,這說明傅文不光攤上事兒了,還被親近之人捅了刀子。

李榮保有九個兒子……靜儀已經腦補出了一場宅斗大戲。

結果,郡主回來了,跟姐夫也分手了。至今一直沒有嫁人,傅文也不能議親,親事一直耽擱下來。退一步來說,就算以後娜仁託婭和傅文的親事黃了,他也要等郡主成婚起碼兩年後才能娶親,雖然沒有人要求他這麼做,但是這就是人情世故,誰讓人家是吉囊家的郡主呢?

這麼一來,傅文早晚會拖成標準大齡男青年,也不知道到時還能不能找到合心合意的姑娘當老婆。

當初敲定婚約後,四爺就給傅文停了軍中職務,專心籌備婚事。慧儀曾跟靜儀可惜過,四哥在軍中一直幹得不錯,繼續發展下去並不會比二哥傅清差,只可惜被蒙古王爺看中招了女婿,為了這場政治聯姻也只能如此了。

為了一個面都沒見過的未婚妻,把自己最好的年紀和軍中的夢想都搭了進去,靜儀都替傅文不值。

包辦婚姻太害人了!

傅文身上還有職務,不能不聲不響地離開京城。出事之後,傅文打報告申請調到了察哈爾,也就是李榮保以前待過的地方,在惠倫將軍手下幹事,估計被傷著心了,不想回京面對這些是非。

慧儀就這一個同胞兄長,為了傅文這事兒都哭了好幾回了。

若是尋常親事,弘曆還能給慧儀出頭,可這事兒關係到蒙古,就不僅僅是一門親事,弘曆也不敢指手畫腳。

況且,他也要避嫌。

就連靜儀也只敢在背後為傅文惋惜,不敢置喙四爺的決定。

再說了,求阿瑪有什麼用呢?四爺也只賜婚,擔任的是媒人角色。雙方當事人都選擇按兵不動,他也不好提出來解除婚約。

唯一能為傅文出頭的就是李榮保,以一個深愛兒子父親的名義跟四爺談談。

慧儀也沒少回家去求阿瑪和太太,可李榮保是一個本分的臣子,素來最是聽話謹慎,從不做叫四爺為難的事情,吃了虧也沒作聲什麼,更不可能去找哈爾巴拉理論。況且他有九個兒子,這一個不成還有其他八個。而納喇氏是傅文繼母,膝下也有嫡子,傅文倒黴了對她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自是能不管就不管的。

靜儀覺得傅文也是爹不疼娘不愛的典範了,這如果這是她兒子受了這等委屈,她一定不會坐視不理,不管對方是誰,定要去給兒子討個說法回來,蒙古王爺再尊貴也要講道理不是?

就連弘時這素來沒心沒肺的,聽了此事也難免嘆了一句,傅文真的太可憐了。

倒是四爺良心發現,覺得挺對不住人家,好好的一個小夥子,被一樁婚事弄成這樣,實在有些說不過去。又見李榮保辦事牢靠,子嗣得力,女兒嫁得還是弘曆。想了想,大手一揮,賞了李榮保個伯爵,跟他二哥馬齊比肩了。

傅文是嫡長子,以後爵位和家產都是他的,這個爵位說是賞給李榮保,相當於也是賞給傅文的。

= =